凌晨4:30
天色将亮未亮
位于槐古路8号的朝阳农贸市场
已经热闹起来
摊主陆续入场
开启一天的城市早高峰
从1998年到2025年,这个拥有1000余个摊位的菜市场,用27年的时间,成为无锡人心中的“宝藏地”——春节单日5万+人潮涌动,日常日均近3万客流,年销售额突破20亿,朝阳农贸市场里藏着太多吸引人的理由。
Chapter 01
烟火气里的味觉密码
市场外围的沿街商铺是唤醒味蕾的第一站。成盛窝窝头的玉米香、人可包子铺的面香、青稞烤馍的酥脆、牛奶香酥饼的甜蜜,在蒸腾的热气中勾勒出无锡人最熟悉的味觉记忆。
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店,用“美味即正义”的生存法则,日复一日吸引食客们排起长队。
“再给我9个热乎的!”成盛窝窝头是朝阳农贸市场的“排队王”。老面发酵的韧劲里,裹着玉米、紫米的香甜。
市场二楼,人可包子铺的笼屉热气总比别家早醒。肉包是顶流,皮看着厚但超级松软,咬开时那一口甜咸的汤汁把味蕾唤醒。
青稞烤馍的铁炉温度正足。烤馍刚出炉时,像块暖乎乎的小元宝,拿在手里能闻到麦香混着青稞的清冽。趁热咬开,外壳是酥脆的,内里紧实又柔软。
市场内的队伍同样热闹。小田酱牛肉的玻璃柜里,酱色油亮的牛腱子肉码得整整齐齐;南京盐水鸭的皮白得像玉......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小食,是朝阳农贸市场最鲜活的底色,也藏着无锡人烟火气里的小幸福。
Chapter 02
早高峰里的熟人社会
市场里传来嘈杂的人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电子支付到账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城市清晨的交响曲。新鲜水灵的蔬果码成小山,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原来这里才是城市第一波早高峰。
市场外停着满满当当的电动车,还有不少老人提着篮子、推着小车从公交站、地铁站赶来。有的三两结对,一路家长里短唠得正欢,有的在常去的摊前,不经意间就偶遇了许久不见的老友,拉着手寒暄,摊主们也和熟客打成一片。
“这里菜又新鲜又便宜,我每个礼拜都来两次。”市民周大爷说,“像毛豆、玉米这种都会帮你处理好,买回去省事又省心。”在这里,早已不是冰冷的交易,而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交场。
Chapter 03
27年不涨价的平价江湖
“我从2000年起就在这里卖菜了,根据季节只卖三种蔬菜:笋、玉米和百合,每天销量3000斤左右。”来自四川的王老板一边飞快剥着玉米一边说,“20多年来,市场没涨过租金、电费也不用我们出,我们也能把实惠让给顾客。”这正是朝阳农贸市场能让居民“花小钱囤满篮”的秘诀之一。
2019年起,市场新增“平价惠民区”。每天下午,市场管理方都会在摊主提供的众多蔬菜、水果中进行比价、比质,挑选出一种产品作为次日的惠民平价菜。
“我们平价惠民区一直以‘完胜批发价’作为宗旨,每天平价售卖一种水果、一种蔬菜。前不久一天就卖出了5万斤西瓜,薄利多销、质优价廉的销售模式受到摊主和消费者的喜爱。”市场管理方介绍道。
人头攒动的市场里,某酒店采购员手持笔记本穿行其间,在摊位前认真记录菜价:“这里的菜价是市场底价,我拿回去和供应商报价一对比,谁在糊弄我立刻现形。”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朝阳农贸市场在价格上的硬实力。
这份实惠背后,是严格的管理体系:市场每日抽检8大类农副产品共180余批次,自产自销商品全覆盖检测;蔬菜毛利控制在40%,比普通菜场低10%-15%;评选十大诚信经营户,颁发流动红旗,并给予现金奖励;更有国家肉菜追溯体系加持,每棵菜都能溯源到田头。
从摊头热乎的吃食,到熟人间的寒暄,再到菜篮里的满满当当,朝阳农贸市场藏着梁溪最生动的日常。若你也想感受这份鲜活,不妨早起去走走,晨光里,总有一份热乎气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