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眼睛怎么总是黏糊糊的?”对于11岁的小飞来说,左眼仿佛住着一个调皮的“眼屎小怪兽”。从记事起,他的口袋里永远塞着一包纸巾,每隔半小时就要擦一次眼角冒出的白白黏黏的分泌物。妈妈告诉他,这是“泪道堵了”,就像水管堵塞一样,眼泪流不到鼻子里,就变成了恼人的眼屎。
这个暑假,转机出现了!从外地回来的大伯,一眼就看出了小飞的困扰。“走,大伯知道谁能治!”原来,大伯年轻时也经历过同样的烦恼,他力荐无锡爱尔眼科医院,“那里的林晓盈医生技术特别好,像‘管道工程师’,不用开大刀,从鼻子里就能把‘水管’修通!”大伯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小飞既好奇又期待。
在家人陪伴下,小飞来到了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林晓盈医生接诊后,耐心细致地询问了病史,并进行了专业的眼部检查。她用裂隙灯观察小飞的眼睛状况,轻柔地按压其内眦(内眼角)下方的泪囊区进行触诊。
“小飞,大伯说得对,”林医生指着眼睛模型解释道,“你看,眼泪本该顺着这条‘下水道’(泪道)流进鼻子。但你的这里堵住了,眼泪流不走,积在里面就容易发炎、滋生细菌,就变成了你总擦的‘眼屎小怪兽’啦!”
“啊?那是不是要开刀啊?”小飞有点紧张地捏了捏口袋里的纸巾。
“别担心!”林医生笑着摇摇头,“现在我们有高科技的‘秘密武器’——鼻内镜。就像给‘下水道’做微创手术,从鼻孔里放进去一个带摄像头的小探头,找到堵点,轻轻疏通就行。伤口很小,恢复很快,不会疼的。”
手术当天,小飞躺在手术床上,手心微微出汗。细心的护士递给他一个软软的压力球:“紧张就捏捏它!”林医生温和的声音传来:“小飞,我们要派‘小探头’去执行疏通任务了,你安心睡一觉,醒来‘小怪兽’就被赶跑啦!”
![]()
![]()
术前 术后
等小飞迷迷糊糊醒来,左眼上盖着一小块纱布,神奇的是,真的不疼!林晓盈医生检查后笑着宣布:“任务成功!‘水管’彻底疏通,以后眼泪可以乖乖流进鼻子,不会再变成眼屎困扰你啦!”
几天后复诊,小飞站在镜子前,左眼角干干净净,困扰他多年的“眼屎小怪兽”真的消失了!他开心地蹦起来:“我现在是清爽小飞啦!”妈妈也欣慰地收走了那包随身多年的纸巾。
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林晓盈医生借小飞的病例,向广大家长科普了儿童慢性泪囊炎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尤其是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泪液排泄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泪液无法正常流入鼻腔,导致泪液在泪囊内滞留,从而引发细菌感染。患儿常出现眼部分泌物增多、流泪、眼角红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视力发育。
二、儿童慢性泪囊炎的常见原因
1.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许多新生儿出生时鼻泪管尚未完全开放,致使泪液排出受阻,若未能及时采取疏通措施,则可能逐渐演变为慢性泪囊炎。
2. 感染因素: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在泪囊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3. 外伤或手术影响:少数情况下,眼部外伤或手术可能导致泪道结构异常,引发泪囊炎。
![]()
三、如何早期发现儿童泪囊炎?
家长需留意以下症状,并及时就医:
1.频繁流泪,尤其在无哭闹或刺激的情况下。
2.眼角黄白色分泌物,晨起时可能结成痂。
3.内眼角红肿或压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4.反复结膜炎,因泪囊炎易继发眼部感染。
四、治疗方式有哪些?
1. 保守治疗(适用于婴幼儿):
- 泪囊按摩:轻柔按压泪囊区,帮助疏通鼻泪管。
- 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
2. 泪道探通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泪道冲洗或探通。
3. 手术治疗(如病例中的患儿):
- 泪囊鼻腔吻合术: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
- 泪道置管术:放置硅胶管支撑泪道,防止再次阻塞。
五、预防与护理建议
1.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棉签或纱布蘸温水清理分泌物。
2.避免揉眼: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3.定期复查:尤其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婴幼儿,需监测恢复情况。
儿童慢性泪囊炎虽不致命,但长期不治疗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眼部感染。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让孩子重获明亮健康的双眼!
(本文结合真实病例撰写,旨在普及儿童眼病知识,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