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一场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近日,为宣传抗战精神与故事,狮山横塘街道金色社区开展“红色教育进社区”实践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抗战时期宝贵的民间故事和经济史料,沉浸式感受抗战时期的经济智慧,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活动逐一展示延安时期大衣、土制肥皂模具、开荒账目册等老物件照片,借助这些“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展开宣讲。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救国之路,到晋商冒险运送物资的传奇,再到湖南商界踊跃救灾的感人经历,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抗战时期的经济。
“战时人们为什么要抵制伪币?”“根据地如何解决物资短缺问题?”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争相举手,用刚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答。在“货币小侦探”环节,通过对比法币、伪币和抗币的图片特征,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辨别技巧。
最受欢迎的“以物易物大挑战”环节中,孩子们拿着模拟的 “抗战物资包”,按照展板上的交换比例精打细算。“我用一尺布换两斤米,刚好够一天吃!”“我的肥皂只能换半勺盐,要省着用才行。”亲身体验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物资匮乏年代的艰辛。而现代版交换活动中,用旧书籍换手工饰品的轻松体验,更让他们直观体会到“勤俭持家”理念的传承价值。
交流分享时,孩子们纷纷讲述收获:“以前的人好厉害,总能在困难的时候想办法解决,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原来抗战时期也有购物小票!”在“抗战经济精神储蓄罐”承诺环节,志愿者在白板上划分四个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精神:“自力更生区”“勤俭节约区”“团结协作区”“智慧创新区”。孩子们认真在对应的区域贴上自己的约定:“我要学做饭”“坚持光盘行动”“帮邻居取快递”“用旧盒子做笔筒”……一张张便签贴满展板,成为精神传承的生动注脚。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血脉。通过此次活动,金色社区引导辖区青少年儿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将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转化为日常行动,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代代相传。(余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