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姑苏区平江街道娄江社区里跃动着十几抹鲜艳的“环保绿”——十余名青少年身着统一马甲,手持垃圾夹和分类袋。娄江社区联合区人社、网格员、红十字志愿者开展了一场以“分”出绿色未来,“捡”起文明童心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和真诚的热情,为社区环境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今天我们要当社区美容师,让娄江变得更干净!”娄江社区工作者顾志峰蹲在地上,一边给孩子们分发工具,一边用鼓励的话语点燃大家的热情。孩子们围成一圈,有的兴奋地摆弄着长柄垃圾夹,有的仔细研究手中的分类任务卡,还有的踮着脚往马甲口袋里塞备用手套。
“我妈妈说我捡的垃圾越多,社区就越漂亮!”三年级的小雨攥着垃圾袋,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不远处的花坛。五年级的浩浩则更“专业”,他指着任务卡上的图标问:“这个电池是有害垃圾对吧?我爷爷家楼下就有专门的回收箱!”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原本安静的小区渐渐热闹起来。娄江社区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体力,将队伍分成两组:低年级学生负责向附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高年级学生则在小区里捡路边的垃圾。
“这里有个烟头!”小雨突然蹲在冬青丛旁,用夹子费劲地够出藏在枝叶间的白色滤嘴。她小心翼翼地将烟头放进灰色垃圾袋,转头问身旁的网格员:“阿姨,这个烟头要是有没熄灭的火星,会不会引起火灾呀?”这一问让周围的孩子们都凑了过来,网格员叶澜趁机讲解:“所以吸烟后一定要确保烟头完全熄灭,再扔进其他垃圾桶哦!”另一边的浩浩正踮着脚捡起一个被风吹到栏杆外的塑料瓶。“这是可回收物!”他晃了晃瓶子,瓶身上的标签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白。
另一组宣传小队也十分活跃——“奶奶,香蕉皮是厨余垃圾,要扔绿色桶!”“叔叔,烟头不能乱丢,会污染土地的!”孩子们举着传单,虽然声音不大,但认真的模样引得居民纷纷驻足。住在塘坊苑的张爷爷笑着说:“这几个小娃娃比我还懂,以后我得跟他们学!”听到夸奖,孩子们更起劲了。“阿姨,您知道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吗?”萱萱拦住一位提着菜篮的阿姨,指着传单上的图片讲解。阿姨点头称赞:“你们真棒!阿姨回家就把药箱整理一下。”
“今天虽然累得腰酸,但我学会了怎么分类垃圾!”活动结束时,萱萱抹着额头的汗说道。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分享感受:“我要监督爸爸戒烟头!”“我要告诉同学不要乱扔包装纸!”
“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环保实践,更是一次社区治理的微创新。”娄江社区党委书记金晓娟表示。她深知,社区环境治理的难点,往往在于居民参与度低与习惯养成难。而此次以青少年为突破口,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既激发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又撬动了家庭乃至整个社区的环保意识。“孩子们回家会监督父母,父母又会带动邻居,这种涟漪效应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