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苏州“花园城市”建设,浒墅关积极响应“花漾苏州”门前花园全民评比项目,让城市街角绽放生态之美、人文之韵。
日前,“花漾苏州门前花园全民创评计划”名单公布,浒墅关文贤社区同心花园光荣上榜。这个坐落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小花园,四季有花、邻里相伴,它以建设“花园式社区”的实践探索,赋能居民“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美得嘞” 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来到文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150平方米的露天阳台空间里,栀子花吐着浓香,茉莉悄悄打着苞,三角梅开得正热闹。一旁的菜圃中,四季豆爬上了竹架,茄子和番茄也已挂果。
这里没有复杂的景观设计,却以其务实的功能和居民的深度参与,成为社区营造的鲜活样本。几位“同心花匠”正在修剪花枝,他们不是专业的花艺师,而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从前这儿只是个光秃秃的阳台,谁能想到如今变成家门口的宝藏地?”“花匠”们一边浇水一边笑着说。
原来文贤社区是纯商品房社区,70%以上为新市民,不少居民保留着农耕情结,毁绿垦绿、开荒种菜等现象成为小区环境提升的一大难题,同时也给邻里和谐带来了诸多矛盾。2021年,社区挖掘现有资源,利用社区办公用房二楼的闲置阳台,建设了“同心花园”,让老人们重拾劳作的乐趣,孩子们探寻自然生长的奥秘。
而花园则由社区的“同心花匠”志愿服务团队管理。这支队伍最初由6名园艺爱好者自发组成,至今已发展到30余人。他们以“花伴四季”为线索,定期开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系列自然教育体验,每月面向老人、儿童和妇女等群体,组织“耆乐耕耘”“童伴成长”和“生活美学”主题活动,这里逐渐成为全龄段居民可用的共享场所。
![]()
颜值变纽带 花园里藏着“基层治理”密码
除了休闲与教育功能,“同心花园”更成为社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布局,社区将开放式“花园议事厅”融入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常态化平台。在这里,居民通过协商共议,推动了电动车充电桩增设、污水管道改造等民生实事的解决,展现了基层民主实践的活力。
![]()
此外,通过推行“时间花园”认养计划和园艺技能培训,社区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一批热心居民成长为社区志愿者骨干,形成“以居民带动居民、以活动促进共建”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的深刻转变。
通过自然融合议事、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同心花园”有效拓展了居民活动的空间载体,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可持续、有温度的实践路径。
精心雕琢的绿意空间,既是对城市美学的诗意诠释,也是浒墅关人共筑幸福家园的鲜活注脚。接下来,浒墅关将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释放多方活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基层治理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浒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