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临近中午,观前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收到了居民的紧急求助,家住山门巷年近七旬低保、重病独居老人张老伯家中的灯泡突然损坏,屋内一片昏暗。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或许只是生活的小插曲,但对于行动不便且患有慢性疾病的张老伯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眼前难题”,黑暗环境极易引发摔倒风险。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从网格员上报问题到家里重见光明,仅用了短短半小时。这场“光明速递”的背后,是观前社区党委副书记金汉杰的一次“午休突击”。这不仅照亮了老人的屋子,更温暖了整个社区的心。
“张爷爷家的灯泡坏了?他眼睛不好,晚上没灯可不行!”刚结束上午工作的金汉杰接到网格员电话后,立刻放弃午休,抓起外套冲出办公室。他一边往社区附近的五金店赶,一边通过手机叮嘱网格员:“先安抚老人,告诉他别摸黑走动,我10分钟之内到!”金汉杰在五金店选购了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柔光节能灯泡,这款灯泡亮度够,但不刺眼,还能节能减轻老人电费负担。
当金汉杰赶到张老伯家中,敲开门的瞬间,他看到老人正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在昏暗的客厅里摸索。“张爷爷,您先坐着,我来!”他迅速搬来椅子,利落地拆下旧灯泡。不到5分钟,新灯泡稳稳拧入灯座。“啪!”随着开关按下,暖白色的灯光瞬间洒满房间。此时,从问题发现到解决,仅仅花了半小时。换完灯泡后,金汉杰并未匆匆离开。他帮老人检查了其他电器线路,发现电风扇插头松动,顺手用绝缘胶带固定;又查看了药箱,确认老人日常服用的药品存量充足。
“快得让人安心!以前坏个灯泡得等儿女周末回来,现在社工比亲人反应还快!”张老伯感慨道。作为社区重点关照对象,每月社区都会去看望他,但这次“闪电修灯”仍让他意外。
这场半小时光明速递并非偶然,而是观前社区“网格+党建”服务机制的缩影。观前社区每位社工都有自己包干负责的居民区,居民有事情可以及时反映给网格员或者是包干社工。对于特殊群体、独居老人等,网格员每周、社工每月一次上门进行走访关心。面对居民的感谢,金汉杰表示:“老人安全等不起,我们快一点,风险就少一点。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只有把每件小事都做好,才能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一盏灯泡的更换,在半小时内完成了从报修到点亮的全过程。这束温暖的光亮,不仅驱散了独居老人屋内的黑暗,更映照出基层社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温度。金汉杰的这次“午休跑腿”看似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是观前社区以“微服务”解决“大民生”,用“小细节”传递“真感情”。在这个平凡的午后,社区工作者用速度与温度证明:为民服务没有下班时间,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最紧迫的工作指令。当灯光重新亮起的那一刻,照亮的不仅是老人的居所,更是基层治理中那份永不熄灭的为民初心。
通讯员李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