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8月11日,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梅巷社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内,二十余名孩子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上那颗冉冉升起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一场以"航空航天的科普"为主题的沉浸式活动在这里上演。课程通过知识讲堂、影像回溯、互动分享等多元形式,围绕"航天日由来、航天日意义、航天小故事、中国梦航天梦"四大板块,为孩子们编织了一段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航天奇妙旅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将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吗?”活动伊始,志愿者以提问切入,带领孩子们回顾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历史时刻。通过播放珍贵影像资料,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跨越。
“航天日不仅是纪念日,更是精神的传承。”来自苏州大学的志愿者老师通过“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的生动案例,阐释航天事业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在航天小故事环节,汤洪波航天员从体能垫底到满分飞行的经历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刚入队时,他3000米长跑成绩在同批队员里垫底,但每天清晨五点,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绑着沙袋奔跑的身影。"志愿者讲述的细节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当听到汤洪波最终以满分成绩通过考核,成功入驻空间站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原来英雄也曾是'追赶者'!"五年级学生郭梓墨在分享感悟时红了眼眶,"汤叔叔让我明白,成功就是把'我不行'变成'我试试',再变成'我能行'。"一个个鲜活的奋斗故事,让抽象的航天精神化作可学可及的成长指南。
如果给你一次设计航天器的机会,你想让它飞向哪里?"互动环节中,这个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六年级学生江俊辰猛地站起来,脸颊因激动而泛红:"我要设计火星基地!里面有能种蔬菜的智能温室,还有能抵抗沙尘暴的防护罩,让宇航员叔叔阿姨在火星也能像在家一样生活。"他的话音未落,便引来同伴们的热烈讨论,"我要发明星际快递飞船,给空间站送新鲜水果""我想造能净化太空垃圾的机器人"……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宇宙最纯真的向往。
本次活动联合姑苏区人社局、社区校外辅导站、社区教育中心、妇联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同开展,以航天为媒,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创新意识植入青少年心田。梅巷社区党委书记袁晓英表示:“此次活动是社区"暑托育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将持续搭建科普平台,助力青少年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少年的奋斗篇章。
虞琴芳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