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妍)傍晚时分,家住姑苏区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三官弄的董师傅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走到仓街转入三官弄的巷口时,惊喜地发现原本凹凸不平的路面已变得平整光滑。他立刻掏出手机,在社区“幸福家园微网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民生有呼,政府有为,社区为三官弄居民又办了件实事!”这条朴实的表扬瞬间引发群里居民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为社区的高效行动点赞。而这背后,正是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理念的生动缩影。
事情要从7月初的第47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说起。当天,三官弄居民董师傅向社区反映:“从仓街拐进三官弄的那段路面上,有一道施工后留下的长凹槽,老年人走路容易绊倒,雨天积水还会打滑,存在安全隐患。”这条建议被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在册,并第一时间列入“急难愁盼”问题清单。会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赴现场勘查,确认该处凹槽为早年管线施工后未完全修复的遗留问题。由于三官弄是典型的古城背街小巷,路面狭窄,居住在此的多为老年居民,日常出入频繁。近期正值雨季,路面凹槽不仅影响通行,更存在安全隐患。考虑到居民出行的迫切需求,社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了维修资金和施工队伍,为后续快速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居民反映路面问题后短短一个月内,施工队就带着专业设备和材料进驻三官弄。施工人员用水泥将路面的凹槽仔细填平,确保与周边路面齐平。虽然天气炎热,但施工人员坚持完成了全部修补工作。经过一天的晾晒,当晚路面就已完全干透,恢复了平整。从施工开始到路面完全修复,整个过程不到24小时就顺利完成。居民们纷纷表示,现在走路再也不用担心被绊倒了。
路面修好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三官弄。居民们看到修补一新的路面都赞不绝口。董师傅激动地说:“这个坑洼困扰我们好久了,现在终于修好了,走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住在巷子里的张阿姨推着婴儿车经过时,特意停下来试了试:“以前推车经过这里总要特别小心,现在终于可以放心走了。”大家都对社区及时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表示感谢。面对居民的表扬,钮家巷社区党委副书记叶佳苗表示:“古城街巷的一砖一瓦都连着民心。我们不仅要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更要建立‘长效管’的机制。”据悉,今年以来,该社区已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常态化收集居民诉求,已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为老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一条百米小巷的修补,折射的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速度。当“政府有为”与“群众有感”同频共振,当“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钮家巷社区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