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浒墅关长江社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匠心织密为老服务网络,积极倾听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文娱需求,通过深耕传统项目的“土壤层”,使居民在熟悉的活动中获得持续的共鸣。
名家携徒献经典 社区书苑焕新声
近期,社区“夕照书苑”上演由上海评弹团的老评弹艺术家王玉立老师携学生陈孝红带来的代表剧目长篇弹词《玉蜻蜓》。老先生一袭长衫端坐书台,三弦一拨便漾开醇厚吴音。他说表时抑扬顿挫如珠落玉盘,弹唱间“蒋调”在喉间流转,苍劲唱腔里裹着岁月沉淀的韵味。每日演出结束,师徒二人还要在会议室复盘,弹唱间,老艺术家的传承之心跃然眼前。每次表演,社区会议室里前前后后被居民坐得满满当当,有老人轻摇折扇和着节拍,有阿姨掏出手机录下熟悉的唱段:“这调调一响,感觉回到了十几年前。”吴侬软语裹着弦索叮咚,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似一把钥匙,打开了老人们尘封的记忆。当《玉蜻蜓》的故事娓娓道来,江南文化的根脉便在社区活动室里悄然生长,让传统艺术在岁月里焕发新生。
方寸球台显格局 乒乓传递邻里情
“明天早上同一时间开打啊!”社区活动室日常课程的间隙,是热闹的乒乓球馆。活动室空间不大,仅放得下一张乒乓球桌,然而场地的限制丝毫没有阻挡乒乓球热爱者的热情。无需刻意去吆喝召集,居民们常常三三两两自发地来到活动室,兴致勃勃地组局打球,时不时也会见到一些“新面孔”。无需专人维持秩序,大家自发在旁边坐着等候上场,也不闲着,频频给场上的“运动员”送去满满的情绪价值。“哎呀这个球旋得好呀!”不仅场上的双方有来有回,场下、场上的居民之间也是互动频频。每一组居民在打了一段时间后,都会主动让出场地,让下一组居民上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小小的社区活动室,尽显运动精神。
接下来,长江社区将悉心维护好当下已有的各类活动,及时响应居民日益高涨的个性化文娱需求,进一步织密辖区的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扩展居民的“文娱版图”。(许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