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秧歌、耍孩儿,亮相昆山!)
·
9月6日
由广灵县艺承秧歌演出团
大同市北路梆子
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传习中心
带来的濒临失传剧种——
广灵大秧歌、大同耍孩儿
在昆城广场和周庄古戏台
精彩上演
广灵大秧歌
广灵大秧歌具有丰富多彩,音乐优美流畅、奔放,板式变化自如等特点,唱腔朴实明快,表演贴近生活,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灵县艺承秧歌演出团是参加本次百戏盛典唯一的民间班社,主演郭世德现年已84岁高龄,为本次百戏盛典参演演员中年龄最大的艺术家。在表演《雷横磕枷》选段过程中,郭世德唱腔高亢激越,铿锵跌宕,表演质朴风趣,乡土气息浓郁,极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广灵大秧歌主演 郭世德
恩师告诉我,要坚持爱心、信心、耐心、恒心,学习和传授广灵大秧歌。唱了几十年的戏,为的就是能将广灵大秧歌传承保护下去,再登百戏盛典舞台,又来到“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演出,为的也是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山西的特色剧种。
演出中,演员们带来了《雷横磕枷》与《草场》两大经典选段。《雷横磕枷》取材于《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肢体动作与饱含情感的唱腔,展现了雷横的侠义形象;《草场》则以细腻的表演,还原了传统故事中的生活场景。
▲《雷横磕枷》
▲《草场》
大同耍孩儿
耍孩儿剧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唱腔中常带有“咳咳”的独特拖腔,又被称为“咳咳腔”,其表演具有舞蹈性很强、夸张等特点,被专家学者称为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其中,表演者王斌祥为著名“耍孩儿”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同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代表性传承人。
当天,演员们现场分别演绎了《送妹》选段、《访白袍》选段和《狮子洞·扇坟》选段剧目。《送妹》以民间爱情故事为背景,演员们通过默契的配合,将人物间的温情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访白袍》选段则聚焦历史题材,紧凑的剧情与激昂的唱腔,瞬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狮子洞·扇坟》取自《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中遇妖怪,唐僧在猪八戒贪睡时被劫,最终由悟空化险的故事。现场,不少观众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送妹》
▲《访白袍》
▲《狮子洞·扇坟》
市民 刘先生
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些老剧种,没想到这么有感染力!以前只在课本里听过“濒危剧种”,今天亲眼看到、听到,才明白这些传统艺术有多珍贵。
广灵县艺承秧歌演出团团长 郭喜勤
已经三次参加百戏盛典活动,路演为濒临失传的山西地方剧种搭建展示平台,让传统戏曲走出剧场、走进大众生活,通过“接地气”的演出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戏曲文化,为剧种传承注入新活力。
戏迷朋友们
9月7日和9月8日
濒临失传剧种——
广灵大秧歌、大同耍孩儿
继续精彩上演
好戏连台
切勿错过哟
责任编审 | 韩斌 马萍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吴磊
融媒体摄影 | 蒋子奕 陆佳程
融媒体编辑 | 储沁
校对 | 朱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