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东浜社区以实施幸福里“微实事”为契机,依托“红心耀东浜”党建品牌效应,聚焦基层老年人生活照顾、健康医疗、心理慰藉、法律保护、休闲陪伴、安全改造6大类核心需求,创新推出“三向聚力”助老服务模式,通过优化阵地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活动载体,稳步推进“关爱零距离、健康可持续、休闲更多样”暖心模式,将助老服务精准送到老年人心坎上。
“食”力护航,织密民生关爱网
“马师傅,我送饭来了,今天有您爱吃的红烧肉!”“来哉来哉!”家住枫桥街道迎宾苑的老马笑眯眯地走来开门。74岁的老马是社区的一名孤寡老人,时常因“做饭难,吃饭愁”深感不便,精神上也倍感孤寂。网格员李培培在知晓情况后,主动协助他办理了居家养老送餐服务,每天中午11点,热乎乎的饭菜就会准时出现在老马家门口。自社区姚桥居家养老中心2020年5月开设老年食堂以来,主要针对辖区空巢、独居、失能以及残疾老人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像老马这样的特殊群体,不仅实现了“舌尖上的幸福”,更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温暖”。
为保障老年餐桌食品安全,社区联合养老中心建立食材溯源、定期抽检等制度,严格把关菜品质量。截至目前,老年食堂已让363名80周岁以上老人在家吃上“放心饭”,同时配套政策宣传、物资代领、免费家政等“一站式”惠老服务。网格员每周定期上门探望特殊老人,动态掌握他们的生活需要,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让独居不孤独、空巢不空寂。
“医”心守护,筑牢健康防护墙
“年纪大了出门看病不方便,现在专家到社区坐诊,真是太贴心了!”刚做完血压检测的王阿姨感慨道。针对老年人“就医远,问诊难”的痛点,社区党委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着力点,坚持“党建引领促健康”,将健康服务拆分为“公共卫生普及、基础医疗保障、个性化健康管理”三大块,在辖区内开展专家义诊、专题讲座、上门检查、体检解读等活动,联合高新区人民医院打造“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圈”。
在社区义诊现场,高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慢性病咨询等基础健康检查,并针对就诊人群的不同病症和个体差异提出诊疗建议与治疗方案;在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医生耐心地了解老人的病情,告知术后护理要点、指导用药安全;健康讲座上,医护人员围绕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普及预防与康复知识。截至目前,高新区人民医院先后有20余名在职医生累计参与社区助老健康公益活动12场,惠及老年居民300人次,让健康保障更有“医”靠。
“乐”享时光,搭建精神共富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小区的“老漂族”因地域差异缺乏交流,一扇扇家门成了邻里间的 “屏障”,彼此之间充满防备;动迁小区邻里关系也因居住环境变化而逐渐疏远,曾经热络的邻里,楼上楼下交流少了,关系也变冷淡了。为此,东浜社区依托“红心耀东浜”党建品牌,建成家门口4个活动室及“海棠驿站”,以文化为纽带,打破邻里隔阂。
“我是自己先学习,然后再教队员们跳”,退休前的徐阿姨是单位的文艺骨干,退休后也没闲着,她通过社区牵头组建舞蹈队,召集了一批相同爱好的姐妹,用舞蹈传递快乐,结交友谊;天之运乒乓队从最初的几人队伍发展到100余人,队员们在切磋球技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关心;柔力球、八段锦、太极拳、瑜伽课等健身课程常态化开展,象棋赛、古典舞展演轮番上演.......社区实实在在的文娱活动成了老人们相互联系的“温暖纽带”,曾经冰冷的楼道间重现热络温情,“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在东浜社区徐徐展开。
从“一餐热饭”的民生关怀,到“上门问诊”的健康守护,再到“邻里欢聚”的精神滋养,东浜社区“三向聚力”助老模式,不仅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更是把老人“急、难、愁、盼”的事都解决到了实处。未来,东浜社区将聚焦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服务举措,全力保障好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以实际行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健康、满意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银发老人都能在社区安享幸福时光。(陈林、徐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