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免费的瓶装冰水,享受降温喷淋,这种被关心惦记的感觉很幸福。”正午时分正是外卖派送高峰,外卖员小赵路过双塔街道办事处楼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熟练地在冰柜中取出一瓶矿泉水。
近年来
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古建老宅等载体资源
积极推进嵌入式服务
让便利惠民举措惠及更多群体
四季守护,文明共建
为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等户外工作者,今年夏天,双塔街道对其办事处一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升级改造,新增户外区域,设置喷淋装置、休息椅,并提供冰红茶、柠檬水等饮料。在属地的带动下,爱心企业向该阵地捐赠了冰柜、饮用水等。如今,这处便民设施经口口相传,已成为附近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的“清凉补给站”。
文明暖人心,关爱连你我。外卖员小李自发成立了“文明守护小队”,在取水后主动清理周边垃圾,并在骑手微信群里发起“爱护环境,从你我做起”的倡议。政企民多方携手,不仅共同打造了这一方清凉天地,更是一处传递温暖与文明的窗口。自7月启用以来,这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服务近1万人次户外工作者。
在我区,各类服务正精准嵌入文明实践“阵地群”。位于各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各自空间特点,随季节变换嵌入便利惠民服务。夏季,这里化身为纳凉点,酸梅汤、清凉贴等消暑用品一应俱全;冬季则将转型为暖冬驿站,热姜茶、暖手贴将驱散冬日寒意。无论是游客、市民,还是新就业群体,都能在此感受四季不间断的贴心服务。
古城街巷,多元服务
街巷是古城脉络,紧连居民身边,也串联了各类便民惠民空间。“在百年老宅里吹着晚风听《梁祝》,这种感觉太好啦!”家住严衙弄的居民钱惠英说道。日前,一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走进焕新不久的顾廷龙故居。雨后微凉、灯影朦胧,居民们围坐于园林实景中,沉浸于越剧的婉转吟唱,也仿佛触摸到了一座古宅的全新生命力。
除了文化惠民,国家级非遗项目程氏针灸也结合顾廷龙故居焕新,嵌入了“诊疗 + 文化”体验场景,定期举办养生沙龙,邀请程氏针灸传承人讲解中医知识。
下午1点,负责部分十全街商户快递服务的贾庆贺,结束了上午的配送工作,走进网师巷社区的“小哥食堂”。“魔芋烧鸭、冬瓜圆子、凉拌豆腐丝”,他熟练地挑选着菜品,在收银台结账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随着十全街焕新升级,商户快递、外卖配送需求激增。新就业群体们穿梭在街巷间,却常因工作时间不固定、地点分散,面临“吃饭难”问题。属地街道整合网师巷、横街、里河等社区的便民食堂资源,错峰推出专为新就业群体设计的“小哥食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姑苏,各类浸润文明温度的便民惠民举措,正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姑苏将以“嵌入式服务”为支点,持续推动便民惠民服务从“有”向“优”进阶,让古城的温暖与美好,浸润更多群众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