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
“苏超”第十二轮
苏州市VS徐州市的比赛
将在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震撼打响
苏州
温婉灵动的江南水乡
徐州
楚韵汉风的史诗之城
两座城市,一柔一刚
共绘“吴风汉韵”的江苏风骨
而穿越千年
苏东坡
这位宋朝的顶流大V、美食博主、旅行达人
却用文字和美食
为苏州和徐州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跟着他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两座城市
大家都熟知苏轼的“东坡肉”
却鲜少了解这道菜的早期原型
徐州传统名菜——“回赠肉”
而在这道菜的背后
还蕴藏着一段
官民同心,共克时艰的往事
身为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
任徐州知州
到任三个月后即遭遇黄河决口灾害
苏轼亲驻城上指挥抗洪
"庐于城上,过家不入"
他还以诗言志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
一旦堤防溃崩
他甘愿像汉代东郡太守王尊那般
以身填堤,力挽狂澜
确保百姓脱险
经过全城军民45天的奋战
大水退去
徐州城转危为安
徐州百姓为了感谢他
纷纷杀猪担酒
苏轼亲自指点厨师将肉烹熟后
又回赠给当地民众
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味醇汁浓、香糯而不腻口
一时赞不绝口
自此徐州人热爱的美食
“回赠肉”就诞生了
当然,徐州美食不仅如此
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汤
是徐州人早晨的仪式感
蒸包、煎包、锅贴或油条
每款都是辣汤的最佳CP
徐州当家菜
地锅鸡
经过辣椒猛火爆炒后的鸡肉吸满了料汁
筋道入味的喝饼
一口下去回味无穷
徐州烧烤选取本地小山羊
炭火逼出油脂的羊肉串
香辣过瘾,油润多汁
再配上烙馍,香滋滋有嚼劲
还有把子肉、伏羊、饣它(shá)汤、干煸菜
光听菜名口水都止不住
说徐州人是“吃香的喝辣的”
一点也不为过啊!
而苏州人饮食上讲究“不时不食”
秋日的餐桌上
阳澄湖大闸蟹膏黄满溢
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藏书羊肉
白切鲜嫩,红烧味浓
都是秋日进补的佳品
黄焖河鳗
嫩如豆腐,咸鲜丰腴
鲃(bā)肺汤
汤清味鲜、软糯肥嫩
再来一碗桂花糖芋艿解解腻
甜蜜蜜、热乎乎的一碗
别提多美了
苏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块肉
春天的酱汁肉、夏天的荷叶粉蒸肉、
秋天的扣肉、冬天的酱方
秋天来一盘浓郁喷香、软糯适口的扣肉
正是贴秋腴的不二之选
同样是为苏轼所热爱的两座城市
爱吃“回赠肉”的徐州人
想必对苏州的美食
也会有所共鸣吧
时光回溯至1074年
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赴任密州(今山东高密)途中
就曾在苏州citywalk
游览了虎丘山和垂虹桥
并打卡分享朋友圈
"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
(闾丘是苏轼友人)
虎丘
虎丘是苏州的标志性景点
也是吴文化的代表
原名海涌山,因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园林之内
虎丘塔斜倚苍穹,剑池幽深莫测
草木葳蕤,流水绕亭
一砖一瓦皆诉说着吴文化的厚重
垂虹桥(今垂虹断桥)
则是另一处苏轼驻足的文化地标
这座北宋始建的"江南第一长桥"
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
垂虹断桥
夜半月出之时
苏轼与友人们对酒当歌,坐客欢甚
此次经历令人难忘
之后,苏轼又与其他友人
聚宴于垂虹亭,饮酒畅谈后分韵作诗
垂虹桥老照片
如今
苏州已从小桥流水人家发展为现代化都市
山塘街的烟火气、拙政园的园林美学、
金鸡湖的摩登天际线......
若东坡先生故地重游
面对这古今交融的姑苏新貌
又将吟出怎样的传世诗篇?
山塘街
拙政园
金鸡湖右岸
03
如果说
江苏的风骨是“吴风汉韵”
“吴风”的一半
是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吴文化
那么另一半的“汉韵”
则尽汇于徐州一城
彭祖园
作为江苏省
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桑梓故里
是汉文化的源头和发祥地
刘邦古村
徐州汉文化景区刘邦雕像
汉代的徐州
历经13代楚王、5代彭城王
现已发现发掘
两汉大型王陵10处20余座、
中小型汉墓近3000座
出土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数量众多
戏马台
汉兵马俑
这里有
狮子山楚王陵的气象雄浑
龟山汉墓的千古奇观
汉兵马俑的惟妙惟肖
汉画像石的栩栩如生
龟山汉墓
狮子山汉墓金缕玉衣
汉画像石馆
汉画像石
这里还有
云龙湖的潋滟波光
云龙山的松涛鸟鸣
户部山的古宅幽深
回龙窝的市井烟火
共同绘就了徐州"汉韵山水"的千年长卷
云龙山
云龙湖
户部山
回龙窝
自古以来
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这周六的苏超比赛
对苏州队来说
也同样是必争之战
不过
无论赛果如何
终场哨响
苏州与徐州的情谊都将随之升华
我们共展双城风采
同绘江苏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