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社厅公布了
2025年度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资助对象名单
苏州市34家单位的142名博士后(流动站除外)入选,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企业博士后的入选人数占全省同类的52.5%,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苏州市累计共有426名博士后入选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共计获得省级财政资助1.32亿元。
“卓越博士后计划”是2022年江苏省出台的博士后资助项目,主要围绕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研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每年遴选资助900名优秀博士后进站研究。
今年,“卓越博士后计划”的资助标准作了调整。资助标准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2年。其中,A档资助标准为50万元/人,拟资助200人;B档资助标准为30万元/人,拟资助300人;C档资助标准为20万元/人,拟资助400人。
此次苏州入选的142名江苏省“卓越博士后”,共获得省级财政资助4690万元。
从资助标准看:
A档入选39人,占比27.5%,共获得资助1950万元;
B档入选68人,占比47.9%,共获得资助2040万元;
C档入选35人,占比24.6%,共获得资助700万元。
从板块入选人数看:市直属单位31人,十个县市(区)板块111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72人,位居首位;苏州高新区入选21人,位列第二;昆山市、吴江区均入选4人,并列第三。太仓市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陈明博士后入选,实现零突破。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位“卓越博士后”代表吧!
A档入选者: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薛璐玮博士后
2024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同年11月进入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从事核能关键结构材料辐照损伤机理与服役性能评价研究。进站后,从事核电站燃料包壳材料服役过程中的腐蚀加速与性能退化问题的研究。针对核电安全监检测标准样品国产化制备与测试精准性难题,开展模拟高燃耗条件下国产锆合金氧化膜标样制备与服役稳定性研究。通过实验与理论结合,致力于研制满足现场检测需求的标准样品,阐明辐照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为我国核电燃料组件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实验依据与技术支撑。
B档入选者:
苏州苏纳光电有限公司
苏利军博士后
202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工程专业,2025年3月进入苏州苏纳光电有限公司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站后,从事高速光模块应用的硅基透镜及多层高密度硅深沟槽电容器方面的研究。带领团队针对极限尺寸硅电容量产化难题深耕核心材料与技术研发,开展上、下电极工艺设计,攻克bumping、BGBM、DPS、SMT工艺难点及服役稳定性。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苏州市重点产业人才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有力推动了公司基于硅基深沟槽结构的多层电容器的产业化进程。
C档入选者: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文路博士后
2023年博士毕业于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年进入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界面相关研究。进站以来,带领团队深耕固态电池核心材料与技术研发,发表研究论文6篇,参与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苏州自1999年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以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完善的服务制度、完备的平台载体。2025年,苏州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占全省获评总数的53%,新增数再创历史新高,继续领跑全省居首位。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点536个,其中国家级站点364个,累计招收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超3000人,建站数和招收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