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下,非遗技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近日,鼎尚社区联合姑苏区人社局,由社区妇联、关工委、团支部和社区教育的志愿者们共同参与,精心组织了“扎染技艺进社区,老少同堂学非遗”的活动,吸引众多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在听、学、做和分享的过程中,共同领略扎染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韵味,增强了文化自信。
活动开始,由讲师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和实物,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居民们讲述了扎染的悠久历史。从扎染在古代作为宫廷御用织物染色技艺的辉煌,再到在民间广泛流传后融入各地民俗文化的演变,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通往扎染世界的大门。老人们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见过或听过的传统手工艺,与讲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孩子们则好奇心十足,不时提出天真可爱的问题,如“我是不是也可以扎染出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样染色会不会很容易褪色呢”。讲师一一耐心解答,开始现场示范扎染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虽然活动当天投影仪出了故障,但是从如何挑选合适的布料、准备染料,到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扎结,在讲师的耐心细致地解说下,大家一一听了个明白。
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大家进入了正式的动手实践环节。现场,鼎尚社区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洁白的棉布手帕、天然染料和扎线工具。老人们大多是做惯了手工的奶奶阿婆,她们在自己的手帕上熟练地设计着。有的将布料扎成传统图案,如如意、蝙蝠等,寓意着幸福美满、福气满满;有的想出了简洁的抽象图案。孩子们则完全“天马行空”,把各种颜色和扎结方法进行了混搭组合。有的把布料扎成了小动物的形状,有的则将多种颜色混搭,将染料尽情涂抹出油画般的效果。活动室里有天然染料的清香,更有专注和兴奋的氛围,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名努力传承非遗技术的工匠。
“回家等待二十四小时,看看我们的白手帕会变成一幅什么样的画。”在讲师的叮嘱下,大家带着自己的扎染成果回了家。经过一天之后,大家的扎染作品终于完成了。一块块原本普通的一模一样的棉布,在各人的设计和创作之后变成了色彩绚丽、图案各异的艺术品。大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了群里,也带到了社区,互相欣赏和交流。在分享过程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创作的成就感,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和价值。这种亲身体验和分享交流,让大家对扎染这一非遗项目有了更深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大家纷纷表示,要多学、多看、多交流,积极将非遗技艺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鼎尚社区党委书记陆允青表示,非遗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博物馆里的展品,也是居民们生活中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和可以传承的鲜活文化。这样的活动会在今后的社区活动中持续开展,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社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共同筑就充满文化底蕴的美好家园。(平江街道鼎尚社区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