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如山的落叶、随意丢弃的玩具、混装的生活垃圾,不仅让这个本该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沦为卫生死角,更成为横亘在邻里关系间的隐形隔阂。齐门社区联合辖区物业、网格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海棠先锋等志愿服务队伍,携手区人社局、平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志愿者,在挹秀新村长廊旁的小广场开展"垃圾分类总动员"专项行动。
下午时分,长廊前已呈现热火朝天的整治景象。身着统一标识的志愿队伍分工协作:物业人员操作冲洗地面污渍,网格员逐户清运楼道堆积杂物,区人社局志愿者指导如何进行垃圾二次分拣,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带领青少年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以前这里堆满垃圾,现在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去处。"带着孙子在广场散步的张阿姨感慨道。
一场由工作人员与志愿队伍携手开展的卫生整治行动正火热进行。他们身着色彩鲜明的分色马甲,如同跃动的文明音符,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红色马甲代表社区工作者,他们统筹规划、有序指挥;蓝色马甲是专业志愿者,手持专业工具,凭借娴熟技能,不放过任何一处“脏乱差”的卫生死角。齐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齐心协力,一心要把社区的“脏乱”都装进这垃圾桶里带走。
此次行动源于前期摸排发现:居民分类准确率不足、长效督导机制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社区创新构建多方联动:物业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在广场周边增设回收宣传海报;网格员建立"一户一档"分类台账;青年志愿者开发积分兑换小程序;巾帼志愿者组建"银发督导队";海棠先锋队员创作通俗易懂的分类口诀。
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清扫垃圾,有的铲除小广告,有的整理杂物。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的角落逐渐变得干净整洁。这里不再是被人遗忘的卫生“盲区”,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居民们看在眼里,赞在心里,纷纷主动加入到整治行动中来。齐门社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文明创建的崭新篇章,让文明之花在社区绚烂绽放。
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共治,齐门社区正以垃圾分类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变革。绿色生活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千年姑苏增添新时代生态文明注脚。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关乎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齐门社区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它让居民在参与中增强了责任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在共建中提升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今,绿色生活理念已深深扎根,文明之花在社区绚烂绽放。这不仅是环境的美化,更是社区精神的升华。
(齐门社区 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