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推动“城管进社区”工作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通过下沉工作力量、多元主体协同、工作机制优化等举措,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将治理效能延伸至“最后一米”。
阵地前移 “前沿哨点”直通民心
“驿站就在小区里,有事随时来,我们每天都在!”清晨8点,在木桥公寓“城”心驿站里,刚完成巡查的队员范大姐就遇到了前来反映停车难题的居民小李。她立即将情况发送至工作群,不到15分钟,工作群里传来“搞定”的回应,原本堵成“死结”的人行道板很快腾出半幅空间,身着反光马甲的队员正在现场放置锥桶,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这正是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推动服务阵地前移,打造“城”心驿站、“城”事议事厅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前沿哨点的生动缩影。依托“四事分流、四方协调、四联融合”工作机制,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构建起“沟通会议-问题排查-分类处理-整改验收”的闭环流程,精准对接垃圾分类、市容环境、停车治理等民生关切,并通过分类施策、联动治理、共商共议等方式逐一破解难题。运行以来,从施工噪音扰民到卫生死角清理,从垃圾分类混投到楼道堆物整治,这些群众念叨的“关键小事”已累计解决近百件,真正实现“群众有需求、驿站有响应、问题有解决”。
全周期管理 “服务礼包”赋能发展
这种“主动向前一步”的服务思维,同样体现在对企业和商户的支持上。“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你们直接带着‘服务礼包’上门,从材料准备到现场核查一次完成,三天就拿到了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手续!”苏州纽威阀门新厂房项目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全周期服务”的温度。
面对企业材料不明确、备案流程不熟悉的“堵点”,队员主动送上内含材料清单、流程指引图的“服务礼包”,更提供“审批材料预审”“现场踏勘指导”“服务专员”三项核心服务,企业难题随之迎刃而解。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主动作为给商户、企业注入“强心剂”,从装修中的“问题响应绿色通道”,到商户开业前的“合规经营指南”,从企业手续变更的“流程指引”,到日常经营的“持续帮扶”,构建起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以专业高效破解难题、以暖心服务回应需求。
多元共治 从“窗口”到“家门”
“王阿婆,废纸箱属于可回收物,要扔在什么颜色的垃圾桶里?”针对老年人群体容易出现的分类误区,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创新推出“纳凉课堂”,利用晚间6至8点老人聚集的高峰时段,在小区广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窗口式”宣传,借着晚风凉意,把分类标准变成“大白话”,让政策知识从手册“走”进老人心里。
而宣传的脚步并未止步于“纳凉课堂”,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物业、社区等多元力量,聚焦垃圾分类、违建治理等民生关切的问题,开展“敲门”联合宣传,通过上门提供政策讲解、实操指导、动态跟踪等方式,有效推动工作从“窗口宣传”迈入“家门指导”。从“纳凉课堂”的政策宣讲到“敲门行动”的多元共治,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多元协同”打破治理壁垒,让“各吹各号”变“同唱一台戏”,用有温度的举措回应民生关切,让治理效能真正扎根群众身边。(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