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江苏省“科技副总”拟选派对象完成公示,10名来自国内985、211、双一流等高校的创新人才,以“科技副总”身份奔赴浒墅关,重点助力辖区“新能源+绿色低碳”“光子+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的科技攻坚与创新发展。
“科技副总”是江苏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促进人才双向流动,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本次选派的10名科技副总,均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科研实践经验,他们将分别对接浒墅关相关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工艺优化、成果转化和创新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企业在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选派苏州双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李加强,为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专注于面向航空航天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增材制造、电化学腐蚀行为、电解加工及增减材组合制造等开展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作为技术骨干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
李加强将出任双恩智能研发总监,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工作。具体包括开发钛合金增材制造核心工艺规范,构建常用金属合金的3D打印工艺体系;基于光束整形技术,主导新型增材制造装备的研发与升级,形成相关知识产权,并合作申报专利;着力突破钛合金“强度-塑性”倒置共性难题,推动新型高性能钛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此外,他还将协助公司推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包括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赴高校开展产业与技术讲座,助力企业构建高水平、专业化核心技术团队。
赴任苏州亚博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尹维博士,来自南京理工大学。他的核心研究方向是计算光学三维成像技术研究与系统应用,曾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获第九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其研制的仪器获“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银奖并入选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
他将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技术经验,为亚博汉智能科技突破技术瓶颈、领跑3D视觉赛道提供核心人才保障。依托在光学芯片、算法开发的全栈式技术基础,带领团队聚焦结构光三维成像与传感设备研发,推动多款核心产品落地,进一步放大企业在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技术整合升级、创新平台搭建和产业生态拓展深度赋能企业,深化3D视觉感知核心优势,构建创新生态,推动企业持续领跑3D视觉赛道。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孙勇博士(后),作为此次选派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在多孔介质流体输运研究领域具有深厚学术积累。他创新性地开展了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岩孔隙结构精准表征研究,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核磁共振孔径分布曲线的复杂解析难题,并首创基于高斯分布的二维核磁共振孔隙流体量化方法,为能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
赴任后,孙博士将协助企业进行微型核磁共振分析仪的技术研发;开展微型核磁共振分析仪在煤岩孔隙结构及流体赋存精准表征中的相关试验研究,形成基于核磁共振的深部低渗致密煤岩孔隙结构精准表征技术体系;协助企业完善微型核磁共振分析仪的测试精度和行业测试标准,提高企业在核磁共振传感器领域的市场话语权。同时他还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中国矿业大学与纽迈分析仪器在校企科技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近年来,浒墅关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此次“科技副总”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政府搭台、高校支援、企业受益”的协同创新模式,助力辖区在新兴领域形成更多示范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浒墅关将继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浒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