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居民朋友们,大家好!本年度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正在进行中……”“温馨提示,明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本区域进行水管维护,请大家提前储水……”清晨和傍晚,在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里河新村五八村的西门出入口,网格员顾洪扣准时将喇叭打开,一阵阵清晰悦耳的广播声准时响起,成为觅渡社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看似传统的“小喇叭”,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奏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暖心乐章。
从"铁脚板"到"巧声音",破解社区沟通难题。觅渡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上班族占比大,觅渡社区党委书记杨春燕算了一笔账:"我们社区11名工作人员,靠上门走访,平均要敲3次门才能见到1位居民,工作效率低,还总担心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传达。"82岁的独居老人陈大爷坦言:"我用的老年机,看不了微信群。以前社区有什么事,经常要靠邻居转告,有时候就错过了。"面对这一现实困境,觅渡社区党委召开多次民意座谈会,最终决定重启"小喇叭"工程。"传统方式不一定落后,关键要看是否切合居民需求。"觅渡社区党委书记杨春燕说,"小喇叭覆盖面广、传播直接,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的老小区。"
经过实地调研,觅渡社区最终选定了三个最优地点:里河新村五八村西门口、觅渡里小区北门口、里河新村二组团北门口。早晚人流如织,买完菜回来的居民赵阿姨停下脚步,仔细听着喇叭里播放的反诈骗知识:“这个好!我们老年人就怕接到诈骗电话,多听几次就记住了。”下班回家的年轻人匆匆走过,却也不自觉地被喇叭内容吸引。“没想到听了一耳朵,就知道公积金提取政策放宽了。”在园区工作的程序员小陈笑着说,“省得我去查了。”小喇叭的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既保证清晰度又不扰民。小喇叭还成为了社区应急预警的重要渠道。在大风、暴雨天气,小喇叭及时播报安全提醒,帮助居民提前做好防范。
“小喇叭看似简单,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思维。”觅渡社区党委书记杨春燕说,“它不仅是信息工具,更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小小喇叭,声声传情。它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最温暖的民生关怀,诠释着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为民初心和创新智慧。
结合日常“大走访”上门入户工作,觅渡社区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让“小喇叭”与“铁脚板”相辅相成。走在今天的觅渡社区,那准时响起的广播声,已成为居民心中最亲切、最可靠的“社区好声音”。
通讯员:祝佳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