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稻谷香,又是一年丰收时。为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青少年劳动教育,近日,浒墅关乡村振兴党委组织开展“稻香伴成长,秋分拾趣时”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稻田课堂里体验农耕乐趣,在拾秋手作中传承秋分文化。
稻田课堂 感悟“粒粒皆辛苦”
迎着秋日晨光,文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漫步田埂,稻浪随风起伏。种田大户手持稻穗,为同学们现场讲解水稻生长知识,从精选良种、科学育苗的初春细雨,到精准插秧、智能管理的盛夏骄阳;从抽穗扬花时与风霜雨露的微妙博弈,到收割加工时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孩子们蹲在田埂边,指尖轻触饱满的稻穗,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的千年智慧。
“以前只在课本上读《悯农》,今天亲眼看到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才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不是诗句,而是田埂上真实的辛劳。”王修智同学的感悟,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这种“从课本到田埂”的沉浸式学习,让抽象的农耕智慧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劳动记忆。
![]()
拾秋体验 创意笔筒传承文化
在农家书屋,一场“走进秋分,一起‘拾秋’”笔筒制作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化身小小自然艺术家,在志愿者老师的引导下,将棉线的质朴纹理、干花的斑斓色彩、松果的遒劲轮廓,幻化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秋分主题笔筒。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时而踮起脚尖、挑选最饱满的松果,时而俯身案头、拼接干花的色彩层次,剪刀在花瓣间轻盈穿梭,胶水在松果与笔筒间巧妙粘合,在“一剪一粘”间,让传统节气文化在指尖流淌。“我要把秋天装进笔筒里,送给妈妈!”吴宇轩小朋友举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仰起的小脸绽放着比秋阳更灿烂的笑容。
![]()
下一步,乡村振兴党委将持续推进二十四节气宣传教育,通过自然美育课堂,开展“节气农事”“非遗手作”等主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农耕体验中感受“春种秋收”的智慧,在非遗手作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喻静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