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您看这个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得放进绿色垃圾桶;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要倒进灰色桶里。”9月19日,姑苏区平江街道旧学前社区的“小苏志愿者”们就拿着垃圾分类宣传册,在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忙碌起来。这支以“小苏”为名的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和大学生组成,自成立以来,始终活跃在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的第一线,用耐心和热情带动居民养成良好习惯,让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越做越“分”明。
在史家巷垃圾分类投放点,志愿者姚泽豪正站在垃圾桶旁,手把手指导居民分类投放。“以前总搞不清哪些是其他垃圾,扔的时候很随意。现在有志愿者在这儿盯着,还帮我们讲解,慢慢就分清了。” 刚完成分类投放的居民杨阿姨笑着说。“王奶奶,这是您家今天的垃圾,我帮您分好投了,顺便给您带了新的分类垃圾袋。” 上午9点,志愿者张志健提着垃圾袋来到居民陈师傅家。今年78岁的陈师傅独居,行动不便,之前一直存在垃圾混投的情况。自从志愿者开始上门服务,不仅帮他解决了倒垃圾的难题,还教会了他基本的分类方法。“现在我自己也会把废纸、塑料瓶单独收起来,等志愿者来的时候一起带走,既环保又不麻烦。”陈师傅说。据了解,目前社区将重点独居老人纳入“上门服务清单”,志愿者定期用贴心服务打通垃圾分类 “最后一米”。
除了日常值守和上门服务,“小苏志愿者” 队伍还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知识“活”起来。就在上周六,志愿者们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垃圾分类趣味闯关”活动,设置了“分类投球”“知识问答”“模拟投放”等游戏环节,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小朋友,你知道废旧电池要放进哪个颜色的垃圾桶吗?”在“知识问答”环节,志愿者小姚正和小朋友互动。“我知道!是红色的有害垃圾桶!”7岁的小朋友乐乐大声回答,还拿到了志愿者准备的小礼品。“这种游戏特别好,孩子玩得开心,还能记住垃圾分类知识,回家还会教我们怎么分。”参与活动的居民张女士说。
自“小苏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志愿者们就像社区里的‘分类向导’,用实际行动带动了更多居民参与进来。现在小区里乱投乱放的现象少了,垃圾桶周围也干净多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旧学前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陈雨凯说道, 接下来,社区会继续为志愿者队伍搭建平台,通过招募更多热心居民、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壮大队伍,同时结合居民需求创新服务形式,让志愿者的行动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真正在社区里形成‘人人懂分类、人人爱分类’的良好氛围。。
“能为社区做点实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看到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分类,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再累也值得。” 志愿者小姚的话,说出了所有 “小苏志愿者” 的心声。如今,在旧学前社区,无论是垃圾分类投放点旁的志愿者身影,还是居民家中整齐摆放的分类垃圾袋,都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 “小苏志愿者” 队伍的不断努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居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让社区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宜居。(通讯员 钱雅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