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30多年,只为“读懂”一只蟹)
金风送爽,菊黄蟹肥。此时品蟹,正得其味。一盘蟹,一壶酒,谈古论今,把盏言欢,代表了富足、惬意、细腻的生活节奏。在位于大渔湾的成隆行蟹王府昆山店中,灯光摇曳,丝竹悠扬,从一只蟹的严选,到一桌宴的传承,成隆行用30多年的时间,讲述了一段关于蟹与初心的故事。
![]()
装潢典雅的厅堂,古色古香的红木桌椅,食客们仔细拆开蟹壳,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我是成隆行十多年的老客人了,今年的蟹特别饱满,我从上海专程过来,就为这一口!”食客陈女士一边享用一边赞不绝口,“不光是菜品出色,环境也很有底蕴,来这里不只是简简单单吃一顿饭,更像体验一场‘蟹’文化之旅。”据了解,30多年前,成隆行蟹王府创始人柯伟是最早一批在阳澄湖里养殖经营大闸蟹的。2002年他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餐厅,并将这款“阳澄湖专属美味”陆续推广到深圳、香港、澳门、乃至海外,如今成隆行重回阳澄湖畔,更像是一次初心的回归。
![]()
多年来成隆行坚持研究并传承古谱蟹馔,打造出“秃黄油捞饭”“蟹膏银皮”“清炒蟹粉”等经典蟹菜品,更严循时令之律,创新推出了“王府蟹宴”,满足不同时令的食蟹需求。“这款是我们的招牌之一‘秃黄油捞饭’,要取三两以上公蟹的蟹膏和二两以上母蟹的蟹黄,纯手工拆解并熬制而成,再搭配精品五常大米,简简单单的一碗拌饭之中是满满的用心。”蟹王府昆山店店长孟会娟介绍道。
![]()
在餐饮业沉淀超过了30年,成隆行也在沿袭传统的路上不断地寻求变化和突破。即便自家招牌时常与“金梧桐”“黑珍珠”“米其林”等词语相关联,在人们印象中留下了“经典”“精致”和“高品质”的印象,但成隆行同时也推出了如299元每份的经典午市双人餐、468元每份的双人臻享套餐等高性价比的套餐。
昆山店一楼是大厅,以家庭、朋友聚餐比较多,而一旁的开放式厨房中,厨师现场拆蟹、蒸制,明炉亮灶不仅吃得放心,更多了一丝烟火味和亲切感。二楼是包厢区,以宴请为主,会根据客人需求和喜好,定制每日菜单,让每位客人都能享受到不同的美味。如今蟹宴也更多结合应季精选食材,融入川菜法餐、日料等丰富做法,采用前卫、多元化的烹饪技法表达,南北融合、中西取长,为食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盛宴。
此次蟹王府回归阳澄湖畔,其背后不仅是情怀的驱动,更是充分的准备。如今企业已经在阳澄湖中重新建立养殖基地,以及昆山第一家大闸蟹出口基地,不但能从源头上保证品质,更能有力地推动阳澄湖的大闸蟹“游”向海外。“阳澄湖畔,水质好,风光好,大闸蟹更好,阳澄湖是成隆行起家的源头,几十年过去,我们又在阳澄湖里养殖起了大闸蟹。”孟会娟感慨道,“未来我们会更加珍惜这一深厚的缘分,希望通过大闸蟹出口基地、养殖基地的建立,为昆山这张闪亮的‘蟹名片’再增添一抹色彩。”
从与“蟹”结缘,再到与“蟹”为伍,进而以“蟹”为终身事业,成隆行全产业链不断搭建完善,但无论是大闸蟹贸易、蟹制食品深加工,还是餐饮行业,他们的规模都不是最大的。成隆行所追求的目标从来不是迅速地创办、扩张、变现,而是始终将品质作为唯一事业,把“用美食创造幸福生活”作为企业使命。
精心选育的苗种、考究的烹饪,再搭配上理想的产区,正如创始人柯伟所说:“当我们把一只蟹真正‘读懂’,烹饪出来的味道一定不会差。”成隆行用四重严选、售前精养、精心烹调,守住了一只蟹的品质底线,也传承着一桌宴的文化温度。当溶溶秋月洒满阳澄湖面时,成隆行赖以吸引八方食客的不仅是鲜美的蟹肉,更是一份坚守了30多年的初心。
责任编审 | 韩斌 金燕博
融媒体记者 | 肖旻泰
融媒体摄影 | 袁新宇 陆恒
融媒体编辑 | 戴贺孝慈
校对 | 朱盛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