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城镇阳澄湖社区首家便民超市营业)
10月12日上午,巴城镇阳澄湖社区首家便民社区超市在颐悦景庭小区门口开门营业。该超市由昆山市良澄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标志着社区便民服务迈入新起点。超市同时被颁授“爱心商户”称号。
这家社区超市解决了周边无综合商超、居民“购物难”的问题,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购买新鲜蔬菜与日常用品。值得关注的是,超市每年将按比例提取营业收入,用于反馈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以“真金白银”支持公益事业推进。
阳澄湖社区辖区面积4.58平方公里,23个小区错落分布,涵盖高层住宅、别墅、商业街、学校、酒店公寓及农家乐,常住人口近万人。面对过去停车秩序混乱、流动摊贩占道、居民矛盾频发等治理难题,社区未走“等靠要”老路,而是跳出传统思维,以“社区企业”为破题关键。
“仅靠财政补贴和社区自筹,治理力量始终有限。要实现服务长效化,必须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基于这一思路,阳澄湖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昆山市良澄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化经营为核心,开启“盈利反哺治理”的新尝试。公司成立后不久,便与中顺聚能(无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联手打造社区新能源充电服务与能源管理项目,让社区“造血”从构想变为现实。
如今,社区企业的“业务版图”持续拓展,闲置社区用房被盘活出租,既避免资源浪费,又带来稳定收益;社区团购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在让居民买到实惠好物的同时,公司也获得合理利润。这些收入全部投入社区治理,形成“服务创收—收益反哺—服务升级”的良性闭环。
“造血”并非最终目的,让居民受益才是核心落脚点。社区企业成立后,始终聚焦居民“痛点”,将每一分收益都用在关键处。辖区康桥街片区曾是治理“老大难”——车辆乱停堵塞道路、流动摊贩占道影响环境。良澄公司入场后,先改造闲置场地为规范停车场,通过合理收费引导停车秩序,收取的费用直接用于街道保洁与安保,让康桥街环境日渐整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此外,社区在康桥街划定专门区域作为餐饮疏导点,依托社区企业引入昆山“春和晓鹿”营养早餐工程,提供标准化餐车供摊贩经营。这一举措让居民买到卫生便捷的餐食,摊贩获得合法经营场所,街道也彻底告别“脏乱差”,既留住了城市烟火气,又守住了背后的秩序。
从一家便民超市揭牌,到一套可持续治理体系成形,随着社区企业稳步发展、市场化运营不断深入,“社区党组织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的模式,让社区服务更精准高效,基层治理更具活力。下一步,巴城镇将深入探索“低偿+公益+市场”模式,细化实化“社区企业反哺治理”经验,逐步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闵媛依
图片来源 | 水韵巴城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