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本届版博会江苏展区共有43家优秀版权企业,3300余件产品参展。其中,无锡展区带来的原创IP文创系列产品,和独特的“版权转化”模式,“圈粉”海内外参观者。
![]()
版权意识提升
助力“惠山泥人”破圈
憨态可掬的经典形象“大阿福”,化身冰箱贴、摆件、挂饰……在无锡展区,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系列文创成为现场焦点。当千年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遇上国际版权博览会的广阔平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无锡展区以其独特的“版权转化”模式,给出了生动答案。
![]()
惠山泥人
“版权意识的提升,是我们实现‘破圈’的关键。”无锡市惠山泥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杰表示,当地政府在版权工作室建设初期给予了大力支持,促使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版权保护与IP转化。正是基于此,他们才敢于对传统形象进行现代化诠释,陆续开发出潮玩手办及周边产品。“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活’过来,并回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王杰表示,这种创新不仅让非遗“潮”了起来,更为其传承与传播开辟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新航路。
![]()
宜兴紫砂
无锡市版权部门对版权创造、保护、转化工作的持续加强,取得了系列成效。不仅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非遗和地方特色文化作品的版权开发,也一直受到无锡市版权部门的重点关注,包括精准扶持优质版权企业,建成紫砂版权创意孵化平台,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等。宜兴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创紫砂艺术品数字身份认证体系,通过“一壶一码一证”区块链技术,为1000多位手工艺人作品确权,推动紫砂电商交易额年增长30%。该公司也因版权特色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实现无锡市该领域零的突破。此外,拍信科技有限公司原创玩偶IP与央视春晚联名合作,爆款文创出圈。
“正版护航”原创IP
“我从未想过,一个姓氏背后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人来人往的无锡展台前,来自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的负责人周阳(ESSAMAUDAMADAM)对“家风家训摆台产品”惊叹不已。他找到了自己的中文姓“周”的冰箱贴,准备带回去送给他的中文老师。
![]()
周阳正在选购冰箱贴
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IP。留余堂(无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堃介绍,他们开发的冰箱贴,花纹图案都是设计师一笔一画画出来的,字体是购买的,并设置了一定的产品壁垒,以保护自己的版权,防止被山寨。
江苏拍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卡皮巴拉水豚”产品就遭遇过盗版。该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杨权表示,今年5月,公司推出旗下首个原创爆款水豚IP后,仅时隔一个多月,盗版手办和盗用形象的直播便已在网络蔓延。这几乎是所有成功IP的“标配”遭遇。“取证难、成本高、响应慢,这三大痛点是许多中小型创意团队共同的困境。”转机始于拍信加入江苏省“正版护航”行动计划。“正版护航”机制启动不到一个月,所有的网络盗版链接都被下架。杨权说,面对网络盗版,原创者并非只能被动挨打,专业的版权保护服务能够实现快速、精准的打击。
![]()
卡皮巴拉水豚
从一枚小小的姓氏冰箱贴,到焕然一新的惠山泥人,无锡展台的成功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版权开发和IP运营,深植于历史的传统文化,正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叫好又叫座”的独特IP。
版权创造、保护、转化背后的
无锡力量
据了解,去年以来,无锡市版权部门开展长达9个月的深度调研,并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省版权研究中心签订协议,推进各项合作事项。一般作品版权登记工作站覆盖全市各市(县)区、建到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年度登记量超4万件,年增幅达260%,位列全省前列。
![]()
江苏展区
此外,4家企业入围省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培育项目库,13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15家版权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版权贸易博览会。推动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促进市场开发和版权交易,加大与专业机构、专家团队的协同合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采取版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版权的市场价值,2024年产业增加值超1100亿元。
![]()
江苏展区
同时,版权普法宣传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无锡市承办了省“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宣传周活动,结合“优秀版权企业全省行”巡讲,依托版权工作大调研,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等形式,开展版权保护“六进”活动,近三年制作宣传海报4万余份,发放宣传物品2万余件,循环播放各类宣传片1万多小时。由公检法司等政府部门牵头,律所、院校、科研院所、优质版权企业等30家单位参与,组建“版权赋能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加强版权知识普及,推动行业发展。
![]()
10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