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通安镇新街社区206活动室传来阵阵欢声笑语。10月12日下午,一场以“垃圾分类新时尚 社区实践润童心”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展开,二十余名小朋友在志愿者引导下,通过知识科普、互动游戏、手工创作等环节,将绿色种子播撒进稚嫩心田。
![]()
“绿桶装可回收,灰桶装厨余,红桶最危险,蓝桶装其他……”志愿者手持四色垃圾桶模型,用童谣帮助孩子们记忆分类标准。PPT上生动的动画演示了垃圾从源头到资源化的全过程:一个饮料瓶经过回收处理,可能变成新书包或运动服;厨余垃圾发酵后化作滋养土壤的肥料。小朋友们瞪大眼睛,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原来垃圾分类就像给垃圾找家!”7岁的乐乐举起画满分类标志的手工卡片,骄傲地向同伴展示。
“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我知道!有害垃圾!”抢答环节中,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最受欢迎的“分类大富翁”游戏将活动现场推向高潮:棋格上印着各类垃圾图案,正确分类才能获得掷骰子前进资格。志愿者小张笑着回忆:“有个孩子为‘榴莲壳该丢哪个桶’和小伙伴争论不休,最后大家翻看手册共同解决,这种主动探究比单纯说教更有意义。”
活动尾声的京剧脸谱帆布包手工制作环节,让环保理念与国粹艺术碰撞出火花。孩子们将回收布料裁剪的京剧脸谱贴片精心粘贴在帆布袋上,再用纽扣、毛球点缀。“我要用这个袋子装绘本,再也不用塑料袋了!”朵朵捧着手作包,向妈妈郑重承诺。这些承载着童真创意的环保袋,将成为流动的绿色宣言。
“孩子回家就监督我丢垃圾,还和我科普充电电池不能乱扔。”家长李女士的反馈正是活动期待的涟漪效应。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建立“环保小卫士”积分制,通过持续活动让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变为“好习惯”。正如那首活动结束时齐唱的儿歌“你我一小步,地球一大步”,这些稚嫩却坚定的绿色脚步声,终将汇成生态文明的澎湃乐章。(乔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