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场活动,近2万人次参与……在通安镇,这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带来的热度与回响。从“山湖书韵,悦读小镇”的阅读课堂到“每食美刻”的温馨食堂,文明正从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中,生长出可触可感的模样。
![]()
书香漫卷,阅读融入山水之间
这个春天,“山湖书韵,悦读小镇”的号召让通安处处飘满书香。阅读在这里变成了多维的体验。达善小学校、通安中心小学校的孩子们在朗诵比赛中放飞想象;居民们在“月华流转·书灯映趣”中秋书市里以书会友;华通四区与中国邮政携手的公益图书展送来精神食粮;更有“走读通安”活动,带领人们从树山走到真山,从农田步入博物馆,将书本知识与大千世界相连。42场系列活动,让阅读成为通安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情绪怪兽”退散,守护阳光童心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通安镇给出了温暖的答案。“爱的魔法盒”“驯服情绪怪兽”等8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表达的港湾。通过这些互动,孩子们学会了与情绪做朋友,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指尖传承,非遗在社区“活”起来
当古老非遗走进社区客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通安镇各类文明实践阵地中,居民们亲手制作金箔画、宋锦胸针,体验盘扣技艺。尤其是一场“梨花扣韵·翠梨飘香”活动,将非遗盘扣与当地名产翠冠梨巧妙结合,让指尖艺术为家乡特产代言。16场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在居民的参与中焕发新生。
社区食堂飘香,小空间变身文明“大平台”
位于华通一区的华通花园社区食堂,远不止一个吃饭的地方。作为高新区“每食美刻”文明实践项目重要载体,它创新推出“三卡一积分”模式,开展关爱老人、温暖新就业群体服务,更通过“文明积分”激励居民参与“光盘行动”。据了解,这里已举办了近30场便民服务和百姓舞台活动,吸引了50多位文艺志愿者,让这个“小食堂”成了汇聚邻里温情、传播文明新风的“大平台”。
通安的文明探索之旅从未停歇。接下来,两大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倷好·善读者”方言阅读与“年华里”共享客厅即将启动,吸引全镇居民参与到文明实践行动中,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共同书写属于通安的温暖故事。(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