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中秋佳节素来承载着团圆和睦、感恩祈福的深厚文化内涵,是传递人间温情、凝聚社会人心的重要传统节日。为了让传统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向辖区居民群众和社区的新市民劳动者们送上节日的温暖与归属感,9月24日下午,姑苏区平江街道惠宇华庭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篆刻活动。社区不仅邀请了辖区居民群众,还携手苏大的学生共同参与,旨在通过亲手创作,为中秋增添“福气”,让这个节日不再只关注吃喝,更聚焦精神层面的愉悦,让大家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为他人制作一份充满意义的中秋礼物。
这次活动邀请了有着多年篆刻经验的篆刻老师周梅。活动伊始,周梅老师便带着大家走进了篆刻的世界。她先是生动地介绍了篆刻的悠久历史,从古代印章的起源讲到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让在场的居民和学生们对这门传统技艺有了初步的认知。随后,周老师又细致讲解了篆刻的基础技法,如何握刀、运刀,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耐心细致,还亲自示范操作,确保大家能看清每一个动作要领。
而此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周梅老师将中秋文化与篆刻艺术巧妙融合。她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字体的设计、线条的勾勒,让印章不仅成为一件艺术品,更承载起中秋的美好寓意。周老师先教大家如何把要刻的字体上石,之后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拿起刻刀和青田石,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印章。有人选择刻下“大吉”,期盼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有人选择“中秋”,留住节日的专属记忆;还有人选择“平安”,寄托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过程中,周老师都会手把手地指导,纠正运刀的角度,调整字体的布局。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居民们互相交流技巧,学生们认真请教问题,刻刀与石料碰撞的细微声响,交织成了最动听的中秋序曲。家住惠宇华庭小区的谢阿姨年轻时学过一段时间篆刻,向周围的邻居们介绍着她的经验。
当一枚枚专属的印章完成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在纸上盖章,看着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呈现出清晰的字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随后,惠宇华庭社区将这些印章作品统一装入相框,作为社区中秋文化展品,放置在司机驿站展示。这不仅是对大家创作成果的肯定,也让路过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市民劳动者,能在工作间隙欣赏到这些充满温情的作品,感受社区的关怀。
考虑到部分新市民劳动者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参与活动,苏大的学生们还特意手写了中秋贺卡。贺卡上,有真挚的节日祝福,有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感谢,一笔一划都饱含着温暖,还印上了他们刚刚手刻的印章图案。惠宇华庭社区工作人员会将这些贺卡一一送到未能到场的快递小哥等新市民手中,让他们即使没能参与活动,也能收到来自社区和学生们的中秋问候。
惠宇华庭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文婷说,此次惠宇华庭社区的中秋篆刻活动,完美实现了“文化传承+节日祝福+群体关怀”的多重价值。让居民和学生们在亲手创作中感受了篆刻艺术的魅力,传承了中秋文化;更让新市民劳动者们在苏城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希望这个中秋能因为篆刻的墨香与温情的祝福,变得更有意义。
(惠宇华庭社区 徐丽雯673188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