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山“交通+”,向远向“新”!)
·

眼下,正是阳澄湖大闸蟹销售旺季,随着东方航空——昆山国际空港航空前置货站启用,大闸蟹仅需1小时即可完成收运、安检、组板全流程作业,无缝衔接航班舱位“优先登机”,实现“今日出水、明日上桌”。
![]()
阳澄湖大闸蟹的“极速之旅”不仅重构消费者对“新鲜”的认知边界,更是昆山交通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通过“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深度耦合,将地理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枢纽聚能
现代物流链动全球
10月16日,顺丰长三角创新总部项目在陆家镇正式开工,这一世界500强项目落地,为昆山物流产业集群再添“强援”。
作为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商,顺丰选择昆山并非偶然。早在2017年,京东物流便已在昆山投用首个全自动分拣中心。龙头企业的持续加码,为物流产业筑牢根基。
当前,昆山物流产业的国际化枢纽功能加速释放。作为东方航空物流、上海机场物流在华东地区设立的首家异地物流中心,长三角国际空港昆山物流中心已实现与全球111家航空公司的无缝衔接,直达1036个目的地,昆山至上海段企业物流时效提升6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货值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4%,增长活力强劲。
面向未来,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建设提速。申张线青阳港段航道已具备千吨级通航能力,船舶可直达太仓港、外高桥港,为区域产业节省物流成本;在建的国家铁路二级物流基地陆家浜铁路货场启用后,将作为“区域物流+物贸有力”新载体,为昆山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拟建跨境电商海运集货仓(昆山),将为苏州港、上海港提供跨境电商海运货物的前置集拼、查验、加工、备货等支持,助力仓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时效、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枢纽功能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昆山正推动“昆山制造”高效对接全球市场,从“区域物流节点”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加速迈进。
云端竞速
低空经济向“新”求解
10月18日,昆山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峰飞凯瑞鸥V2000CG腾空而起,在24平方公里、真高600米的“顶配”测试空域完成性能验证。而一周前的10月11日,该基地正式揭牌启用,昆山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低空产业生态的进程中,再迈关键一步。
![]()
近年来,昆山锚定“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军、长三角低空飞行器先进制造中心”目标,率先在低空赛道布局发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整机制造企业7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近60家,产业规模近50亿元。2025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签约项目达16个,总投资金额达45亿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低空+”生态初具规模。“低空+出行”领域,昆山城市航站楼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低空载客运输航线开通,成为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昆山—杨浦直升机航线通航,“20分钟直达上海核心区、1小时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高效低空交通网络取得突破性进展。“低空+物流”“低空+医疗”等场景同步推进,空域资源正从“看得见的空间”转化为“用得好的资产”。
![]()
![]()
空域管理与国际资源深度对接,昆山抢占先机。长三角国际空港现代物流中心、昆山城市航站楼分别获得国际航协三字代码KHL与KVS,昆山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代码的县级市,为低空经济融入全球航空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
民生为本
“交通+”绘就新图景
鹿城十月,夏驾河上“时代皇冠号”客运船缓缓驶过,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条昆山首条城市客运精品航线,以流动的风景为市民带来“交通+休闲”全新体验。
大渔湾畔的皮划艇,森林公园的桨板,歇马桥的手摇船……以水为墨,昆山精心擘画水上游览产业的发展蓝图,目前全市相关市场主体达13家。
![]()
近年来,昆山探索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产业、文化、能源等多领域深度结合,将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依托苏州地铁11号线,以“地铁+商业+公益”模式规划布局63处站厅小商铺,既满足上班族“快节奏”的即时需求,也为市民旅客提供“慢休闲”的消费场景,让交通枢纽成为服务民生的“微综合体”。
在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围绕“上学的路”“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优化公交网络。学生定制公交累计接送近280万人次;企业定制公交今年服务员工超8万人次;10条就医专线直达重点医院。目前,全市公交线路达229条,总长4137.3公里。
7月1日起,G4次列车从昆山南站始发开往北京,全程运行时间约4.5小时,较其他车次单程节省约70分钟。随着铁路网络持续升级,未来将与更多核心城市实现高效直达,为市民商务出行、旅游、探亲提供更便捷的交通保障。
交通的便利不仅惠及本地市民,更在打破地理边界中延伸民生福祉。昆山持续深化与上海、苏州、常熟、太仓的互联互通,累计打通毗邻地区对接道路26条,让区域协同发展的红利通过路网延伸至更多群众生活中。
责任编审 | 史赛 金燕博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编辑 | 储沁
校对 | 陆静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