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北岸,智造潮涌。在滨湖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奔腾着众多瞪羚小巨人企业,他们茁壮成长、加速跨越,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
“滨湖企飞”专题第十篇内容,将聚焦滨湖企业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凭借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在电加热领域一路“赶考”了30年。
![]()
第一个“十五年”:扎根村办,匠心编织梦想
时光回溯至1996年,在无锡乡间一座不起眼的村办厂房里,一家“敲敲打打”的小厂成立了。
当无锡恒业拿下首笔8300元的订单时,没有一个人脸上露出惊喜,因为这背后是默默耕耘数月的努力。创业的日子里,作为企业负责人,王春花的丈夫负责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机械语言,平均每人每年手绘200余幅图纸。而王春花则带着写满公式的笔记本与函数计算器,外出跑业务,再根据客户提供的参数现场计算出产品功率。
靠着这一“秘密武器”,无锡恒业在建厂当年产值达到90多万元。
![]()
经历了从创业初期的艰难,无锡恒业终于迎来技术创新的飞跃。
2001年,公司成立电热新技术研发中心,聚焦电热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生产的防爆电加热器、电伴热带等产品,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荣获国家创新基金。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形成“研发创新—工艺优化—应用拓展”三位一体的技术发展体系。
无锡恒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获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
第二个“十五年”:迁址胡埭,全国“精”榜提名
2011年,无锡恒业搬迁至滨湖区胡埭镇陆藕路38号,公司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借助胡埭工业园区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跟法兰锻造、派克新材、无锡石油化工等企业敲定了长期合作,实现半成品与零部件本地化高效配套,成功推动产能升级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当地“惠企政策支持+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生态圈+高效的技术合作平台”多重加持下,无锡恒业轻装快跑,迅速成长为国内防爆电加热领域的领军者。2024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现有员工150多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比近30%。
![]()
作为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主笔制定者,无锡恒业用硬核科技诠释着“标准即话语权”的行业法则。
在突破性产品“WPD微通道换热器”的量产现场,技术团队正在挑战工业制造的极限——这款尺寸仅手臂大小却身价数万元的精密器件,承载着高温高压电加热设备调节温度平衡的关键作用。
![]()
无锡恒业工程师将传统焊接结构的管道换热器融合为浑然一体的创新架构。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使抗压强度跃升300%,更在手掌大小的特级钢基体上,实现了直径2毫米、流道长度30公分的超微孔道加工,为保证串联组装,其定位精度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在百米赛道终点精确命中一枚硬币。
![]()
未来:“热”力全开,开启全员智创
自无锡恒业创立以来,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员工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支持,助力员工快速成材。多年来,这些脱颖而出的技术骨干,推动企业在风洞装备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已成功研制超百台(套)高难度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某型连续式风洞、某型高超声速风洞以及某航天所大功率航空装备等“大国重器”之中,解决了科研领域多项“急、难、专”需求。
![]()
曾经的一线职工带领团队专攻“卡脖子”难题的无锡恒业故事,从未断更。
公司独具匠心,成立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不仅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高温纯净空气流体电加热器、大流量蓄热式电加温器等高技术设备,更研制出特种高温高压阀门、风洞超载荷碟簧以及低孔隙率氮化硅陶瓷等跨界创新性产品不断填补市场空白。截至目前,公司相关技术成果已获得近百项授权专利,成果转化率高达100%。
![]()
从村办小厂到行业“状元”,无锡恒业30年的风风雨雨,是一部以创新为魂、以人才为本的“赶考史”。
期间,王春花听到同行最多的问题是:“创新不易,人才更难得,如何让培养好的人才留得住?”她答道:“在恒业只管努力,人人都能实现自身价值。”
正是这样的经营理念,无锡恒业一线职工里,才能走出技术高管、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创“镇”建“城”日日新,产业攀升乘风起。仅今年开年,无锡恒业就完成订单600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5个亿。
当初埋首绘制的每一张图纸,诠释了滨湖区胡埭镇从工业重镇到九龙湾智造城的进化论,更为当前中国电加热行业勾勒出浓墨重彩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