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
26次踏访之地
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
苏州江村学院
正式启用啦
苏州再添一座学术殿堂
89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开弦弓村开展田野调查,撰写《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传世之作。89年后,苏州江村学院向世人敞开大门,让世界再度通过开弦弓村这个“小窗口”读懂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大变迁”。
![]()
苏州江村学院
赓续大师治学精神的学术圣地
小清河穿过开弦弓村
注入西藏荡
潋滟波光中
一座彰显艺术设计美学的建筑
即是苏州江村学院
江村学院占地约20亩,总建筑面积达13316平方米,于今年8月建成。吴江文旅集团下属苏州江村培训有限公司作为学院市场运营主体,负责学院市场化运营,实行公司化运作。学院最大可容纳500名学员同时参训,拥有集研学住宿、餐饮及其他多功能需求一体的综合场所。
作为苏州市文化强市“811”计划、吴江区文化强区“8050”计划重点项目,苏州江村学院自筹建之初就有“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面向全球”的特殊定位,以及“学术圣地”的发展愿景。
![]()
苏州江村学院
设有求知楼、和美楼、从实楼
以及丝语亭
四个主要功能区
学院的楼宇布局和细节设计
时刻拉近学员与费孝通的
精神距离
——“文化自觉”“差序格局”“生育制度”……漫步学院主干道,费孝通著作中的名言金句印刻两旁,引人驻足品读;
——开展培训和研讨的“求知楼”与学员住宿的“从实楼”,出自费孝通学术文集《从实求知录》。承担餐饮功能的“和美楼”,则是名句“美美与共”的凝缩……
——“丝语亭”是学院的休闲区,屋顶设计形如缫丝厂房切片,内置雨滴系统让雨珠垂落如丝,费达生在此地创办缫丝厂的过程仿佛历历在目。
![]()
![]()
![]()
![]()
一砖一瓦浸润人文艺术
丰富课程赓续费老的治学精神
江村学院揭牌当天,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所著的《一个人和一座城:费孝通与苏州》同步首发——这正是学院“1+8+N”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8个课程模块,涵盖了党性党建理论、社会学、长三角一体化、“志在富民”与乡村振兴、民营经济、乡村治理与基层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觉与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八大领域。“N”则代表开放的课程体系,即针对每个培训班定制课程内容,做到“一班一课表”。
师资方面,学院已建立包括全国社会学领域强校和区内领导干部、本土行业专家、乡村主理人等280余人的专家师资库,能够承接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培训班。同时,主动对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张謇企业家学院、福建宁德市委党校以及江苏省委党校、苏州市委党校、江苏苏州干部学院、吴江区委党校等30余家高校院所、培训单位,力争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
![]()
研学基地!
江村学院有两间“课堂”
江村学院
有两间“课堂”
一间在室内
40分钟课程的教授
灌输社会学、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
一系列理论知识
一间在室外
村民餐桌、民宿小院、
田间地头处处是课堂
学员躬身体悟乡村振兴的
实践路径
江村学院精选了本土优质现场教学资源,串联环长漾、环鼋荡等周边乡镇资源,盘活177个现场教学点、8条精品线路。
同时,学院联合吴江区委党校先行打造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江南文化5个彰显区域特色代表性现场教学课程及配套精品点位线路,把吴江本土的优势产业、优美景色串点连线。
学院所在的七都镇结合在地资源,配套推出4条“人文经济”线路,从农耕体验到艺术创作,从历史回望到美食品鉴,全方位感受江村的人文与生态之美。
为丰富周边体验场景,学院以南的荷花湾自然村将引进逐浪水岸营地项目,以江村西藏荡东北岸为核心,开展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赛事,配套咖啡饮品、轻食简餐等休闲服务,打造江村未来青创共生聚落,为学院进一步拓展实践空间。
![]()
成人培训之外
学术种子同样播向
广大青少年群体
依托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结合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1936·南园等周边资源,学院联合江村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为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生定制了3条特色研学线路,让年轻一代能在实地探访中读懂乡土中国的“变与不变”。
![]()
江村学院的启用
不仅是一个教育载体的新生
更是江村文旅融合的新起点
在这里
问道于名师
研学于田野,寻味于乡间
在四季流转中
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