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龙山社区开通了各式各样的兴趣课外班,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周末,锻造了“文武融通”的新少年,宋锦布料晕开了二十四节气的丹青,英语童谣应和课堂节奏缓缓流淌,迷彩方阵踏碎晨露折射出七彩光棱。三个平行时空在此刻交汇——孩子们掌心的团扇正扇起传统文化与国际视野的清凉对流。
竹骨绢面传古韵
“食指抵住竹篾弧度,把宋锦布料黏贴于扇子的俩面!”陈老师指尖翻飞,二十双小手在绢面与竹骨间穿梭。八岁的朵朵将胶水小心涂抹在竹骨上,仔细粘黏,再用矿物颜料勾勒夏至蝉翼,用珍珠点缀出立体的图形;十岁的航航以金粉题写“清风徐来”,隶书笔锋稚拙却见筋骨。当陈老师展示双面异色绣绝技——正面《荷塘月色》反面《星空》光影交织,孩子们屏息如观魔法。扇面题诗环节,祖孙共书“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温馨场景,让传统文化在绢竹震颤间完成传递。
“老师快看!我的扇子上有会游动的金鱼!”8岁男孩陈子轩高举着亲手制作的竹骨绢面扇,绢面上水墨金鱼在光影间灵动流转。孩子们纷纷高举着手里的扇子,相互之间争先恐后地介绍着彼此的制作思路,教室里洋溢着清脆的笑声。清风拂过活动室,二十余把素雅竹扇轻轻摇曳,为夏日晕开缕缕墨香。
“双语课堂”ABC里摇清风
活动摒弃了枯燥的语法记忆,以画面精美、情节生动、语言地道的原版经典英文绘本为核心载体。经验丰富的苏科外双语指导老师以及专业英语教育志愿者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夸张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关键词句的趣味互动环节,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基础词汇和日常表达;开放式提问与讨论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达欲,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英语或中英结合分享自己的理解;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化身故事主角,在“玩”中大胆开口说英语,克服语言羞涩感。从温馨的家庭故事到充满冒险的科学旅程,每一本绘本都成为一扇通往英语世界和多元文化的窗口。
苏州科技城龙山社区的兴趣班教育目标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播下兴趣的种子。当孩子们的眼睛因发现故事奥秘而闪亮,当他们鼓起勇气模仿一句简单的英语,当他们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忘却了这是“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成功。绘本阅读不仅提升了语言感知力,更培养了专注力、观察力和共情能力。
铁骨柔情文武道
不同于日常的嬉戏玩耍,训练场上号令清晰、步伐铿锵。在教官严格而专业的指导下,看似简单的“立正、稍息、跨立”成为孩子们面对的第一道考验。孩子们小脸晒得通红,汗水浸湿衣背,却依然努力挺直小小的脊梁;一遍遍重复,从凌乱到有序,孩子们逐渐理解了“令行禁止”的含义;在咬牙坚持中挑战自我极限。活动特别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训练,通过教授国防知识、讲述军人故事、学唱军歌等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爱国崇军的种子。
“军训比我想象的累,但教官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做到了!”一位满头大汗却笑容灿烂的小学员兴奋地说。家长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回家主动叠‘豆腐块’被子了,还说以后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社区的这次活动真是太好了!”孩子们在汗水中磨砺了“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顽强意志,在协作中体会到集体荣誉高于一切,这份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的坚实基石。
暮色渐浓,活动室里的郎朗读书声随风飘远。参加小军训的孩子们正在排练结业典礼节目,矫健的身影在晚霞中翩跹。运用周末的闲暇时光,龙山社区用爱心与智慧编织起一张覆盖文化传承、动手能力及体质提升、心灵关怀的成长网络,让每个孩子都在专属自己的赛道上闪闪发光。正如社区书记所说:“最好的教育是让童年充满发现与惊喜,最暖的陪伴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