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需求日益多元的现状,西渚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快递、外卖小哥等“路上奔忙的人”,围绕“关爱+赋能+阵地”三大维度,打造“渚‘新’相伴”服务品牌,切实将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推动新业态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
![]()
关爱暖心,打造“渚‘新’相伴”亲情品牌
“这碗绿豆汤,喝下去是凉的,心里头是热的!”炎炎夏日,京东小哥从社区志愿者手中接过一碗冰镇绿豆汤,一饮而尽,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只是西渚社区“渚‘新’相伴”品牌关爱活动的一个温馨缩影。
近年来,社区将节假日关怀慰问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着力打造“渚‘新’相伴”这一特色服务品牌。无论是夏日的“清凉绿豆汤”,还是冬至的“暖冬饺子宴”,亦或是中秋的“团圆月饼礼”,社区总是不忘这群“城市骑士”,通过一次次精心准备的节日问候与实用慰问品,传递党组织的关怀。
社区书记强调:“我们要让每一位为生活奔波的小哥,都能在西渚感受到‘家’的温暖,找到归属感。”“渚‘新’相伴”品牌的建立,不仅是一次次物质的馈赠,更是情感的联结,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凝聚人心的暖洋,持续增强着新就业群体的社区认同。
赋能强心,开设“应急守护”实景课堂
“以前送餐路上看到有人突发情况,想帮忙但心里发怵,不知从何下手。今天学了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感觉手里有技术,心里有底了!”在近日西渚社区组织的“驿路同行·健康守护”应急救助专项培训课上,叮咚买菜配送员小董在实操练习后感慨。
为提升新业态群体在奔波途中的自救与互救能力,社区党委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特邀苏州市红十字会的专业讲师,将一堂“干货满满”的急救课送到了小哥们身边。课程围绕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常见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展开,采用“理论讲解+实物演示+手把手实操”的模式。讲师讲解生动,辅以模型教具;小哥们听讲认真,互动踊跃。
课程尾声,社区还为每位参与者准备了一份内含便携式急救包和运动水壶的“健康呵护包”,将关爱从课堂延伸至日常。“这不仅是一门技能课,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赋能小哥,让他们在守护他人安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
阵地聚心,构筑“清凉驿站”服务港湾
“进来歇歇脚,喝口水,手机充充电,还能用便民药箱处理一下小擦伤,这里就像我们路上的‘家’。”今年暑期,一位正在西渚社区“清凉驿站”休息的快递员王师傅这样说。
为应对酷暑挑战,切实解决小哥们“饮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西渚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阵地资源,升级打造了多处“清凉驿站”服务点。驿站内,免费饮用水、便民医疗箱、共享充电宝、共享物品箱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急救”的承诺。
此外,驿站内还醒目张贴了“安全贴士”,内容涵盖个人夏日防护措施、中暑应急处理等实用知识,时刻提醒小哥们注意劳逸结合,守护自身安全。这个暑假,“清凉驿站”成为了穿梭在城市街巷间的小哥们最熟悉的“暖心加油站”和“安全避风港”。
接下来,西渚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以“渚‘新’相伴”品牌为总抓手,不断拓展服务外延、丰富服务内涵、完善长效机制,共同织就一张有温度、有韧性的社区共生网络。(李渐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