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角落里,老旧社区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却也常因环境问题困扰着居民。观前社区小曹家巷10号,曾是这样一处被垃圾 “围困” 的地方。近日,姑苏区平江街道观前社区组织社工与环卫力量,在此开展垃圾分类攻坚行动,不仅让垃圾各归其位,更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写下生动注脚。
小曹家巷10号,房屋略显陈旧,此前院落里满地垃圾,各类废弃物杂乱堆积,不仅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更让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开展。“这里的垃圾长期堆积,种类又多又杂,居民扔垃圾也没个准头,垃圾分类就更谈不上了。” 社区社工无奈地说。
为改变这一状况,观前社区迅速行动,组织社工与环卫人员组成攻坚队伍,向小曹家巷10号的垃圾 “顽疾” 发起挑战。行动伊始,社工们便深入居民家中,耐心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与投放要求。“很多居民不是不愿意分,是不知道怎么分。我们就挨家挨户讲,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点点给大家说明白。” 一位社工介绍道,通过细致的宣传,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认识,也愿意配合这次攻坚行动。
环卫人员则秉持着严格的垃圾分类原则,对院落里的垃圾进行 “大扫荡”。他们戴上手套、拿起工具,仔细分拣每一处垃圾。“你看这个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得单独装袋;这个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要小心处理;还有这些厨余垃圾,得另外收集。” 环卫师傅一边分拣,一边向旁边的社工和居民演示。在他们的操作下,原本混作一团的垃圾,被精准地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分别装入对应的垃圾袋中。
分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大件垃圾、难以辨认的废弃物,都需要环卫人员花费更多精力去判断和处理。但他们始终一丝不苟,“垃圾分类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类垃圾都有它该去的地方,我们认真分,才能让后续的回收利用更高效,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位经验丰富的环卫人员说道。
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攻坚,小曹家巷10号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地的垃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院落,分类装袋的垃圾也被及时清运处理。居民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园,纷纷点赞。“现在院子里干净多了,住着也舒服。经过这次宣传和实践,我们也知道怎么垃圾分类了,以后肯定会好好分。” 一位居民笑着说。
此次小曹家巷10号的垃圾分类攻坚行动,是观前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改善了特定区域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到居民心中,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观前社区用这次攻坚行动证明,只要各方协同发力,做好宣传引导与实践操作,哪怕是垃圾堆积的老旧角落,也能通过垃圾分类实现 “蝶变”。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社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