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0月27日,苏锦街道苏锦二社区活动室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场以“指尖流淌的秋意”为主题的银杏绒花手工制作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们欢聚一堂,用灵巧的双手将秋天的信物——银杏,化为永恒的艺术品,共同迎接重阳佳节的到来。
活动伊始,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向在座的老人们表达了节日的诚挚问候与美好祝福。随后,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绒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及其“荣华”的美好寓意,并详细讲解了本次制作银杏绒花的技巧和步骤。桌上,金色的丝线、剪刀、钳子等工具一应俱全。制作环节一开始,居民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沉浸于“炼丝”的过程。只见大家将金色的蚕丝线固定于木架上,用特制的鬃毛刷细细地、由下至上地将紧密的丝线刷出蓬松的绒毛。这一步极为考验耐心,用力过猛则会扯断丝线,力度不足则无法出现绒感。“要像梳头发一样,温柔且有耐心。”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很快,一根根光滑的丝线在大家手中神奇地变成了毛茸茸的“绒条”,这便是制作一切花瓣与叶片的基础。紧接着是“传花”——即塑造银杏叶形态的关键步骤。居民们根据模板,用熟褐色的铜丝作为叶茎,夹住一小段金色绒条,进行精准的勾弯。只见大家手指翻飞,先用剪刀将绒条剪出大致的扇形轮廓,再借助镊子,通过“捻、搓、拉、剪”等细微手法,对叶片边缘进行精细修整,并捏出银杏叶上那道标志性的小巧豁口。“每一片叶子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微微卷曲的,或是完全舒展的,这样组合起来才更自然生动。”老师穿梭在座位间,不时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当金色的银杏叶片准备就绪,最富创意与雅趣的“点缀与组装”环节便开始了。老师向大家分发了洁白的珍珠和古色的发簪底座。如何将银杏叶与珍珠和谐地布局在簪子上,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有的居民将珍珠作为花心,被几片银杏叶温柔环绕;有的则将珍珠零星点缀在叶片之间,仿若晨露般清透。在确定了最终造型后,大家用细软的铜丝小心翼翼地将叶片和珍珠牢牢地固定在簪棍上,最后用同色系的丝线进行最后的缠紧与美化。当最后一颗珍珠被固定好,一支支独一无二的银杏珍珠发簪便大功告成。金色的银杏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长寿,温润的珍珠则寓意着圆满与高贵,两者在古朴的发簪上相映成趣,既典雅又充满吉祥的祝福。
“没想到我这年纪了,还能自己做一支这么雅致的发簪!你看这珍珠配上金叶子,多抬气色呀!”年近七旬的汪阿姨欣喜地将发簪轻轻别在发间,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瞬间成为了全场焦点,引来一片赞美之声。
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居民们深度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将重阳节的祝福凝聚于可佩戴的艺术品中,更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件件亲手制作的发簪,不仅是美的展现,更是社区温情与敬老风尚的生动载体,让传统美德如同这簪上的绒花与珍珠,在日常生活里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