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渚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牵头组建了由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居民等多方协同参与的“渚解忧”议事联盟,依托“微-点-厅”三大议事平台,创新打造“渚声月谈”协商议事品牌,系统形成“131”渚声协商议事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替群众做主”向“群众自己做主”转变,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云端议事群:指尖发声,接诉即办
“南区篮球场地面破损严重,孩子们打球都不安全,能不能尽快修复?”一条来自西渚花苑南区居民在“云端议事群”中的留言,引起了社区网格员的注意。曾经,该篮球场因年久失修,地面磨损、围栏松动,不仅影响使用,也存在安全隐患。
社区党委迅速响应,通过“居民下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机制,联动业委会与物业,启动篮球场改造微项目。短短数周,地面焕然一新,围栏加固升级,防滑耐磨材质让孩子们奔跑更安心。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锻炼、交流的热门场所,晨昏之间,洋溢着运动与欢笑的活力。
![]()
“云端议事群”作为“微-点-厅”体系中的“微”平台,依托网格微信群,实现民情实时收集、诉求即时反馈。居民动动手指,便可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社区通过“线上接单、线下办理”模式,推动问题早发现、快解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相邻议事点:亭角共话,邻里融情
在西渚花苑小区,一个个由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相邻议事点”,正成为居民唠家常、解心结的温馨角落。绿荫下的“相邻议事亭”里,常可见居民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生活琐事;楼栋间的“相邻议事角”里,几把木质长椅静静摆放,居民路过时坐下歇脚,三言两语间就能聊出问题、聊出共识。
这就是社区打造的“相邻议事点”——一个让居民“高兴来、愿意说、畅兴谈”的线下议事阵地。此前,小区内租户多、老年人多,邻里纠纷时有发生,社区通过挖掘威信居民担任“和事佬”,将闲置凉亭改造为“相邻议事亭”,在楼道空地设置“相邻议事角”,把议事平台建在居民家门口,引导大家唠嗑议事,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有了这些亭子和长椅,大家心里话有地方说了。”居民王阿姨感慨道。一次,她因漏水问题与楼上邻居争执不下,双方在议事亭中经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调解,最终握手言和。“相邻议事点”不仅化解纠纷,更成为居民建言献策、情感交融的温馨空间,推动“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
红色议事厅:多方协治,破解难题
“买菜难”一直是绿岛花园居民心头的“堵点”。面对周边商业配套缺失、老年人出行不便等现实困境,社区党委在“红色议事厅”中牵头召开“渚声月谈”专项议事会,汇聚街道部门、叮咚买菜负责人、物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共同破解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
经过多轮协商,人社部门协助招聘骑手、物业开放电动车通行权限,最终推动叮咚买菜入驻绿岛花园,实现“30分钟生鲜到家”。居民李阿姨欣喜地说:“现在买菜方便多了,青菜带着露水,比菜场还新鲜!”
“红色议事厅”作为“厅”级平台,依托社区现有议事阵地,整合政法、社工委、住建等多方资源,针对“急难愁盼”召开联席协商会,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从叮咚买菜配送开通,到单元门禁增设、公交站台改造,一桩桩惠民工程在议事桌上敲定落实,成为党建引领下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依托“渚声月谈”品牌,社区共收集居民诉求30条,召开12场专项议事会,引导130余名居民参与议事,推动绿岛花园出入口改造、社区用房升级、老旧设施更新等13项惠民工程落地,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接下来,西渚社区将继续深化“131”渚声协商议事体系,持续擦亮“渚声月谈”品牌,进一步拓展议事渠道、完善议事机制,让协商议事真正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桥梁,推动社区治理迈向更高效、更温暖、更包容的新台阶。(李渐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