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因便捷、低碳的出行特点,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高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停车难、乱停车、挤占公共空间等问题,也对城市治理工作提出新挑战。对此,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巧用“加减法”治理模式,通过“加管控、强协作”与“减冗余、消盲区”同步发力,让城市“流动的单车”真正服务于“有序的生活”。
![]()
为有效改善乱停乱放、占道停放现象,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加法”做在服务细节处,一方面督促共享单车运维方在高峰时段增派人员,落细落实“15分钟响应机制”,依托日常联合巡查与“云绣”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发现单车淤积立即调度清运;另一方面在学校、医院等流量密集点位,增设专属停车区、划设清晰标线、加密后台电子围栏,从硬件端筑牢停放秩序防线。 同时,针对“潮汐式堆积”“僵尸车占位”等问题,枫桥推出“双减策略”,针对偏远路段居民用车难问题,协调企业动态调整车辆投放,减少核心区冗余车辆,清理长期闲置的“僵尸车”,并将车辆向出行需求旺盛区域倾斜,同步对使用率低、易造成拥堵的投放点位进行优化关停,科学削减冗余点位,确保城市空间高效利用。此外,队员们还定期开展“文明骑行”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手册、现场引导,让规范停放意识深入人心。
“加”的是精准管理,“减”的是群众烦恼。下一步,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继续优化“加减法”工作模式,结合市民需求动态调整管理策略,让共享单车更好融入城市肌理,营造更加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金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