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邻里争执现场的暖心调解,到突发问题的快速响应,再到社区环境的精细焕新——浒墅关城际社区以“警网融合”工作站为纽带,凝聚派出所、交警中队、综合执法局等多方合力,创新打造“城心五联”工作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实打实的举措破解民生难题。
便民窗口进社区 贴心服务暖人心
“原以为办暂住证得跑社区、派出所好几趟,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工作站,十几分钟就拿到手了!”刚办完业务的李女士,对崭新的暂住证连连称赞道。针对辖区商圈企业密集、流动人口集中的特点,社区主动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警务、城管、社区服务资源,逐项梳理高频服务事项,设立家门口的工作站,提供暂住证办理、大件垃圾清运、“交管12123”操作辅导等3大类16项便民服务,将政务服务“前移”至居民家门口,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多件事”。
不仅如此,工作站还聚焦“一老一小”、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检查燃气用电设施、帮外来务工人员核对社保信息、对接外来子女入学……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安全检查上门服务20余次,帮1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急难愁盼”,每一次上门服务,都让民生温度直抵人心。
多方合力解顽疾 文明秩序焕新颜
“人行道都被电动车停满了,推着婴儿车根本没法走!”不久前,楠香雅苑东门处两名居民因非机动车乱停放发生争执。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通过联动群发起联动请求——10分钟内,警务室、城管队员等陆续到场。大家分工协作,有人疏导交通,有人劝解居民,有人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很快化解了矛盾。
![]()
但“解一时之困”远不够,工作站随即组织城管队员、交警、物业负责人等多部门,连续3天在早晚高峰蹲点勘察,还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建议。最终,不仅在小区东门、北门新增3处非机动车停放区,还修建了2条无障碍坡道,让非机动车“有处可停”,同时通过张贴提示标语、志愿者文明引导,居民规范停车的意识也明显提升。
小微改造见实效 宜居家园展新貌
“沿着河边散步,看着新种的灌木,心情都变好了!”家住璞玉风华苑的王阿姨,最近常和老姐妹们在小区北侧沿河健身步道散步。而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部分路段绿植缺失,裸露的土地不仅影响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居民的诉求很快通过“警网融合”工作站反馈上来。工作站立即联动综合执法局,带着“需求问卷”上门走访,短短几天内就收集到十多条建议,最终确定“补种绿化+警示增设”的整治方案。从勘验现场到组织施工,仅用5天就完成了150余米河岸的绿化改造,既填补了绿化空缺,又能起到防护作用。如今,翠绿的灌木沿着河岸延伸,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绿色护栏”。
从服务前移到攻坚破难,再到环境优化,城际社区以“警网融合”为抓手,用“城心五联”机制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接下来,社区还将继续深化联动机制,聚焦居民新需求,推出更多便民举措,让“小事不出社区,难题就地解决”成为常态,持续书写基层善治的温暖篇章。(高岩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