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琴弦轻颤,撩动秋夜的静谧
当歌声飞扬,穿透狮山的星空
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带来
“狮山雅韵·青春唱响”专场演出
一场来自青春的交响
正在此蓬勃生发
近日,“狮子山下好声音”再次唱响,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学子们以器乐为言、歌声为叙,为市民献上了一份来自青春的音乐厚礼。
弦音漫过狮山,星河皆成乐章
古筝的弦音率先划破夜空,《市集》的喧闹与《梁祝》的凄美在指尖交替绽放。前排的听众们闭目聆听,指尖随着旋律轻点,仿佛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打着节拍。
![]()
相较于小提琴的温柔悠扬、钢琴的轻盈唯美,古筝版的《梁祝》更显空灵婉转。千年前的深情在丝弦上吟唱,让那对象征着忠贞爱情的蝴蝶,跨越1700多年的光阴,在今夜的旋律中翩跹起舞,直抵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
云南民歌《螃蟹调》的魅力,藏在两位女生的对唱里。夜色下,歌声铺展开震撼的声场,她们无缝衔接的默契应答,像一束火花般点燃全场,将民俗独有的鲜活与热烈拉满。
![]()
小提琴的悠扬紧随其后,“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这首《晴天》早已刻进一代人的记忆。前排观众闭眼轻和,孩童们踮脚张望,旋律里盛放着青春的倒影,在秋夜里静静流淌。
![]()
今夜,音乐成为连接所有心灵的唯一语言。《身骑白马》唱出执念与勇气的澎湃叙事,《爱的回归线》铺开命中注定的浪漫图景,《稻香》的熟悉律动回归着简单与美好,而当《海阔天空》的不朽旋律响起,全场观众情不自禁起身合唱,激昂的歌声汇成最动人的乐章。
从琴房到城市,以乐为礼献青春
开场前,带队老师仍在为学生们打磨表演细节,从台前备场要点到舞台台风呈现,逐一细致叮嘱。学子们将经年累月的汗水与沉淀,悉数化作今夜舞台上绽放的光芒。
![]()
章峻铭是本次音乐会的“多面手”,不仅独自演绎《知足》《曹操》两首曲目,还携手伙伴默契完成《凉凉》对唱。“一次性演绎三首歌,压力确实不小,只能在心里一遍遍给自己打气。”他分享道,“当对唱曲目结束时,我更加明白,音乐不止于技巧的展现,更重要的是与搭档、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与共鸣。”
![]()
古筝演奏者王丝语、杨佳莹为呈现《盛世国乐》合奏的最佳效果,最近几乎投入所有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此前多在校园舞台或小型场合表演的她们,这是首次站上露天舞台为市民演奏,“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时,那种兴奋和感动,无比难忘。”
![]()
当大合唱《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同学们与现场观众共同高歌。“我们不仅是音乐学院的学子,更是苏州的孩子。”一位学生的心声道出众人所想,“能用音乐回馈这座城市,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能想到的,青春最滚烫的模样。”
搭建音乐之桥,校地共谱华章
当青春的旋律与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本周“狮子山下好声音”专场音乐会,成为苏州高新区与苏州科技大学以艺术为媒、深化校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
作为全省首批“双高协同”试点,双方围绕光子和集成电路产业,以“高校所需、高新所能”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下,此次音乐会进一步打破校园与城市的边界,将专业艺术舞台嵌入公共空间,让高品质文化生活变得抬脚可及、触手可感。
![]()
值得关注的是,台上倾情演出的学生们多为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这种将课堂移至城市街角的“学以致用”模式,不仅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艺,更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升华对艺术价值的理解。“这场音乐会是一次双赢。”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它既是学生成长的实践课堂,也是献给市民的文化礼物。”
![]()
当古筝的弦音与城市的霓虹共鸣,当合唱的歌声与街巷的烟火交融,文化正如一泓活水,悄然滋养着城市精神。未来,高新区将继续以文化艺术为纽带,与高校院所等单位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让青春的创造力持续为城市文化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