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一群外卖小哥与一座城市,早已是一场彼此呼应的双向奔赴。
10月初,“秋老虎”持续威力的一天,苏州科技城,顶着烈日忙碌了一上午的外卖小哥小张走进路旁的“暖新驿站”。一进门,凉爽的空调风扑面而来,驿站里,空调、饮水机、充电插座一应俱全,让奔跑的身影有了停靠的港湾。
![]()
在高新区,此类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的“暖新驿站”已常态化运营,而更多贴心福利让新就业群体在感知城市的尊重与关怀的同时,归属感油然而生。
做有心人,外卖小哥走进省委座谈会
走进东渚街道财富广场的悦“新”驿站,和其他暖新驿站相同,这是一个为骑手提供歇脚、求助的“暖心之家”,不同的是,这里还有一个“舒龙工作室”,工作室以一名饿了么外卖小哥名字命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2018年来到苏州科技城,成为一名外卖骑手,40岁的舒龙正是靠着点点滴滴的“有心”和“用心”,如今不仅是苏州高新区悦“新”驿站站长,更成了东渚街道新就业群体心中的“暖心带头人”。
![]()
一条最快线路熟记在心。“刚来的时候连导航都看不懂,就逼着自己记路线,研究怎么最快把餐送到客户手里。”靠着这股韧劲,他很快摸清了苏州科技城的大街小巷。
一个“百宝箱”骑行必备。“有次送餐时电瓶车突然坏了,耽误了送餐,我就想,其他骑手肯定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从那以后,舒龙的电瓶车上多了个“百宝箱”,里面装着补胎工具、医疗药品,只要骑手群里有人求助,他立马赶去帮忙;路上碰到居民车辆故障,他也会主动伸出援手。
一本日记本随身携带。“2023年12月,共记录30个小区门禁导致送餐延误纠纷;2024年3月,调解因出餐慢骑手与商家之间的2起争执……”翻开日记本,潦草却清晰的字迹里,藏着他对矛盾化解的“敏感度”。遇到骑手与客户的小摩擦,他主动担当、积极调解;发现商家与平台的劳资争议,他第一时间对接街道;看到小区设施隐患可能引发居民纠纷,他连夜整理建议反馈给社区。因为这份热心肠,骑手们把舒龙当成自家人,谁遇上事都愿意找他聊,逐渐成了骑手圈里公认的“调解能手”。
![]()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25日,江苏省委召开基层和相关领域代表座谈会,就江苏“十五五”发展听取意见建议,舒龙也带去了身边外卖小哥们对“十五五”的期盼,希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为新就业群体进一步打通培训通道。
温暖无处不在,骑手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
“骑手友好社区”路线图、临时通行证、骑手专用通道……行走在苏州高新区的街头巷尾,面向骑手、快递员传递友好,看似细微,却无处不在。
舒龙坦言,这样的温暖早已被每名新就业人员“看到”:新就业群体驿站的开放,让骑手们风吹日晒的送餐路有了歇脚的“家”;每逢过年,春联、暖宝宝、围巾等新年大礼包总会准时送到手上,这些细节,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被这座城市接纳的幸福。
![]()
这份幸福并非单向流动。2025年1月,在东渚街道党工委支持下,依托悦“新”驿站的“舒龙工作室”正式启用。这个56平方米的空间,专门设置“矛调专窗”,成为新就业群体的“矛盾终点站”。
“工作室启用后,来求助的骑手越来越多,从调解矛盾到帮大家解决生活难题,每多帮一个人,我就觉得这份工作更有意义。”舒龙说,工作室启用至今,已成功调解矛盾23起,调解率达95%,先后吸引20多名骑手加入志愿服务队,大家一起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公益服务,把“百宝箱”的温暖传递到了更多角落。
良性互动的氛围里,舒龙所在的东渚街道、苏州高新区,乃至苏州市,也因此多了一双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多了一股股随时可以动员的力量。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显然,这种良性互动,正在重塑着城市治理生态。
关爱持续升温,双向奔赴点亮“此站是家”
温暖是双向奔赴的流光。让更多的舒龙感受城市温暖,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苏州高新区,越来越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可感可触,持续升温。
![]()
暖“新”驿站提档升级。今年以来,高新区立项推进龙湖狮山天街商圈驿站、余角里暖“新”驿站等27个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发布淋浴洗漱、医疗急救、充换电等111个功能点位和重点驿站,高效匹配新就业群体现实需求。
![]()
用心关心帮扶,高新区设立“海棠红”社会公益基金,首期募集资金约90万元,启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项目,为新就业群体党员购买定制商业保险。协同卫健、 工会等部门,创新建立“一人一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推出“周二健康日”。注重常态长效,依托暖“新”驿站等各类阵地,举办“海棠蓓蕾”“云端送岗”等关爱活动139场次。
![]()
注重全域友好,打造友好园区、友好楼宇等117个友好场景,依托“新业态共富培训基地”“新就业群体实训课堂”等,高新区开展网络直播、交通安全、法律维权等培训,面向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聚新联智慧”“新联墨韵”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新新相联”主题活动,持续擦亮“SND新力量”工作品牌,推出“新家人计划”,打造“新联驿站”,营造新就业群体全域友好的良好氛围。
![]()
城市的善意,每个具体的人最有感受。特别是一座城市愿意为普通劳动者调整步伐,这种体贴最终会化作整个城市的亲和力和归属感。“用心工作,好好生活,有家的感觉就更有奔头。”骑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