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历经风雨的老建筑
重新点燃全城热情?
是什么让4万多人冒雨前往
只为赴一场音乐之约?
![]()
持续攀升的人流量
刷屏的社交媒体
风雨无阻的热情......
答案,就在这三天
每晚万人大合唱的余韵中
![]()
![]()
![]()
10月19日晚,随着夜晚最后一段旋律落下,苏州高新区为期三天的“浒关有关”红房子音乐会圆满收官。这场老影院焕新后的文化盛宴,成为高新区活化大运河资源、打造消费打卡地的生动注脚。
![]()
老建筑焕新
运河文化的“活态容器”
建于1971年的浒墅关影剧院位于蚕里街区一期,曾是大运河畔的“文化灯塔”——这里见证过《少林寺》放映时的座无虚席,承载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的演出热潮,更记录着一代人“揣着电影票赶场”的青春。如今,这座老建筑历经保护性修缮,以“红房子艺术驿站”的新身份回归。
![]()
修缮过程中,高新区始终紧扣“运河文化”内核:保留红砖立面的原始肌理,让建筑与运河畔蚕里街区的历史风貌一脉相承;加固结构的同时,将内部改造为开放式文化空间。“以前是来买票看电影,现在是来感受生活”,一位老浒墅关居民说。红房子不再是单一的“观影空间”,而是承载记忆、传递文化的“情感驿站”。
![]()
焕新后的“红房子”成为一个“可逛、可玩、可拍、可品”的多维艺术生活场域,现场有有盘扣、篆刻等非遗“指尖艺术”体验区,浒墅关经开区几家小学还带来红领巾社团风采展示,将孩子们的皮影节目和蓝染、衍纸等创意作品带到了红房子展区,让“红房子”装着运河和蚕里的旧时光,也盛着当下的鲜活气。
三天音乐会
秋风里“代际记忆”交响
“风里雨里,浒关等你!”尽管细雨绵绵,红房子旁的舞台依旧音乐不息、人流如织,这份执着与深情,让浒关大码头化身巨型露天Livehouse,带来一场贯穿时代的青春回声视听盛宴。
![]()
10月17日的“运河往事・复古之夜”,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甜蜜蜜》《光阴的故事》等年代经典影视金曲响起时,台下不少长辈轻轻跟着哼唱,一首首经典老歌的旋律将观众的思绪带回到从前。
![]()
10月18日的“大有音乐・经典之夜”,则是运河畔的“全民狂欢”,《朋友》《后来》等流行经典引发全场大合唱,“没想到在运河边能这么嗨!”从狮山赶来的游客张先生说,他特意带着家人来感受氛围,“吹着运河的风,和大家一起唱歌,比在室内场馆热闹多了。”
![]()
10月19日的“爱在浒关・千禧之夜”,把记忆拉到了“MP3时代”。《恋爱ing》《江南》等熟悉的旋律一出来,全场瞬间进入“集体青春回忆杀”。现场合唱的《携起手,爱苏州》更是歌声嘹亮,情感真挚。
![]()
市集烟火升腾
解锁大运河畔“消费新场景”
这次的红房子音乐会不仅让市民感受大运河文化,更让大运河沿线成为消费新空间。此次“红房子市集”共吸引30余家优选商户集结,把“老浒墅关记忆”与“新消费潮流”装得满满当当:老浒墅关人熟悉的“姜记大排”前排起长队,时鲜的大闸蟹、鸡头米摆上摊位,满满都是运河边的“秋味”;现萃咖啡、爆汁牛肉煲、潮汕牛肉丸等新潮美食也不甘示弱,吸引着年轻人驻足打卡。开市客推广活动、迪卡侬二手自行车循环市集、乐道电车试驾等满足了生活与潮玩需求。
![]()
此外,市集周边商家还推出多重优惠,黑叶咖啡满减、花间堂餐饮住宿折扣等活动,让市民游客逛得尽兴、买得划算。现场热烈的氛围和超高人气直接拉动了蚕里街区和运河周边消费增长20%,成为高新区新晋“顶流打卡地”。
![]()
红房子的火爆
是高新区大运河文化
“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缩影
从文昌阁环境提升重现“阊阁风桅”,到蚕桑文化公园获评国际奖项,再到如今红房子音乐节的火爆,高新区持续将运河沿线打造成“高颜值生态廊、高品位文化廊、高效益经济廊”。此次红房子音乐会累计吸引超4万人次参与,与“狮子山下好声音”、诺贝尔湖音乐会等文旅品牌形成呼应,印证了文旅融合的强大活力。
![]()
三天活动
成为超越年龄的情感纽带
实现了深度的“代际文化共鸣”
未来,浒墅关将继续以红房子为核心
深耕运河文化,讲好浒关故事
打造更多令人期待的文旅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