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办好西交利物浦大学,影响中国的教育,甚至世界的教育!”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开幕演讲中说。
11月8至9日,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论道2025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产业界人士等近百人齐聚于此。
活动现场,第四届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揭晓评选结果——今年共有6位教育家获得年度“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荣誉。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朴永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段福生,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树超,北京大兴一中校长王殿军与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
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董刚、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史静寰获提名奖。
![]()
活动在席酉民校长《拥抱未来:数智时代的人才与教育——西浦的探索与行动》的演讲中拉开序幕。他指出,数智时代的教育一定会从过去教知识的传统教育转向“个性化、终身学习、融合式”等特点的全民教育。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未来,具备何种基础与技能驾驭人机协作,拥抱AI时代?这是未来教育需要展开探索并予以解答的问题。
![]()
他还以西浦本科生在国际舞台展现风采为例,强调了“自我管理”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总结了西浦20年来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果,通过3种教育模式,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化、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学习环境,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数字技能、AI素养、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等融入不同阶段的教育当中。
经过4年的理论与思想沉淀,今年的活动亮点纷呈。既紧扣热点话题,聚焦“AI与教育的关系”;也着重关注职业教育领域与特殊教育领域,首次将特殊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纳入评选名单。同时,更加注重嘉宾们观点的表达与分享。
![]()
与会者不仅聆听了专家们的教育理念,还面对面与他们进行了提问与交流。“屏幕时代的亲子共学革命——从‘防沉迷’到‘共成长’”论道环节探讨了“家长和教育者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数字使用习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平衡路径,让电子设备成为学习助力而非关系阻力?”等议题。
![]()
第二场“高等教育生态重构——应对多元分流挑战的战略抉择”则关注很多家长热议的问题“读书无用论”。从“大学应如何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是继续作为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还是转型为能力锻造、人格培育与终身学习的支持平台?”等角度深刻回应了这一议题。
![]()
第三场“AI时代——传统课堂的转型与突围之路”更是聚焦“AI技术”回答了“在AI日益普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将如何转变,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该如何革新,以实现“人机协同”下的教育升级”等问题。
活动期间,邱学华、曹勇安、冯恩洪、赵刚、牟延林、李建保等6位教育专家还开展了主题演讲。围绕新时代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共同为推动中国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表示,活动不仅是大咖之间的对话,更重要的是以教育专家的视野去关注和探讨所有教育生态当中的利益相关点,直击学生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活动的传播渠道,提升活动质效,让活动的影响力延伸至更多的家庭、学校以及关注教育事业的人群。
2025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系列对话自开展以来,在新华社现场云、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抖音等平台持续发酵,累计吸引2300多万人次在线参与。
过去四年,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持续引发公共讨论,累计触达传播受众7000万人次。席酉民、王树国、冯恩洪、王崧舟、俞仲文等教育家针对现实教育困境所提出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此次荣获荣誉的教育家铭牌将被镌刻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修炼之门”上,以彰显他们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
活动当天,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代表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办公室发布2026年行动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2026年将新增“教育+AI”专项奖,获奖者不超过2名。
![]()
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办公室获赠王详之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