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居民共同的家园,如何让家园更和谐、更文明?在枫桥街道马浜社区,答案源自居民内心的认同与共同的约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与广泛的民意汇聚,一份凝聚共识、朗朗上口的《马浜社区居民公约》应运而生,它如一颗文明的种子,在社区落地生根:“爱社区,共遵守;分好类,齐动手;车归位,不占道;宠牵绳,清粪便;睦邻里,多关照;护公物,守文明;禁乱搭,勿喧闹;同建设,家园好。”这短短的48个字,如今已成为马浜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悄然塑造着社区的文明新风貌。
![]()
![]()
共商共议,公约凝聚民心
在公约制定过程中,社区坚持“居民事、居民议”,构建“双向互动”立体化征集机制:线上开设“民声树洞”,线下同步开展“民声征集”,网格员入户收集民意;依托“金乡邻”便民集市、“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等平台,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此外,社区还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邀请党员、楼组长、青年、老年人等群体共同商讨内容,确保每一条款都贴近实际、反映民声,真正让公约从群众中“长”出来。
评弹传唱,公约声声入耳
为提升公约感染力,社区巧妙链接枫桥作为“评弹之乡”的文化底蕴,将公约改编为原创评弹曲目《公约新篇·马浜景》,让居民在悠扬的吴侬软语中感受公约温度。此外,社区还通过宣传栏、微信群、“我承诺、我践行”签名活动等形式,持续扩大公约影响力,推动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墙绘展示,公约跃然眼前
社区创新将居民公约融入多彩墙绘,让文明理念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居民眼前。原本单调的墙面经过精心绘制,变成了传播文明新风的“画布”,“车归位,不占道”“宠牵绳,清粪便”等公约条款跃然墙上,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抬眼即见、驻足可观,使公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集市宣传,公约融入日常
在“金乡邻”便民志愿服务公益集市中,社区设置宣传展板,组织集体学习与互动问答,引导居民理解并践行公约内容。居民们积极讨论如何将文明理念融入生活细节,从规范停车、文明养宠到垃圾分类,公约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青年助力,公约传递新风
五四青年节期间,社区团支部组织青少年走上街头,化身“文明倡导员”,向居民讲解公约内容,动员签署承诺书。青年小李表示:“公约不仅是规则,更是邻里互助的纽带。”青年力量的加入,为公约宣传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共绘文明底色的生动局面。
在公约的引领下,社区涌现出“公益达人”秦白妹、“银发先锋”陆国平等一批身边典型,他们的善行义举在小区传为佳话,激励更多居民见贤思齐。自公约推行以来,社区邻里纠纷明显减少,公共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马浜社区居民公约》不仅是一纸约定,更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接下来,马浜社区将继续深化公约的宣传与践行,推动传统底蕴与时代新风交融共生,打造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文明家园,奋力绘就新时代马浜社区文明实践新图景。(王子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