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祖宅项目荣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
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10项做法被住建部列入
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数量
位居全国首位
“数‘绘’千年古城”
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
![]()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并留下了“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殷切期望,为保护区、姑苏区的古城保护更新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三年谋篇,千日笃行。桂香漫城,古城勃发。保护区、姑苏区坚持保护优先、传承为本,凝心聚力推动《保护区、姑苏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与《保护区、姑苏区古城保护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从蓝图转化为实景,用精工细作绣就保护与活化有机统一的姑苏繁华图。截至目前,保护区、姑苏区发布“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古建老宅95座,活化完成44座,并会同社会资本推动128处古建老宅焕新。
古宅新生
凝聚发展势能
底蕴深厚的古建老宅,如珍珠般镶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彼此呼应、串联成篇,勾勒出兼具历史厚重与与蓬勃活力的古城。
古建焕新颜,平江蕴诗意。钮家巷陈宅焕新为黄金博物馆,成为一处融合黄金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展示空间;上海三联书店在大儒巷40号开出江苏首店,成为集文化、艺术、产业、传播为一体的创新型书店;菉葭巷潘宅,由南京、张家港与姑苏三地国企携手打造平江颐和松茂居酒店,尽显雅致姑苏。如今,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各处古建老宅,已成为市民游客体验“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苏式生活目的地。
![]()
![]()
![]()
平江颐和松茂居酒店
![]()
钮家巷陈宅黄金博物馆
![]()
上海三联书店-江苏首店
寸土寸金承古韵,金融街坊立潮头。深耕半导体、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哇牛资本,入驻庙堂巷刘宅;苏州银行入驻盛家浜陶氏宅园,设立科创金融中心、私行服务中心和苏新基金投研分中心;苏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富郎中巷吴宅,采用“母基金+子基金”运作模式,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设备制造与物联网、消费升级与文化等产业。如今,32号街坊已聚集超30家基金投资类企业注册,一个以古建老宅为载体的“金融街坊”,正让“投资古城就是投资未来”成为金融行业共识。
![]()
入驻庙堂巷刘宅的哇牛资本
使用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持续放大“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整体效应,撬动各类资源、吸引各类人群参与古城保育活化,打造新时代苏州园林。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加入“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政府引领、社会支持、市场参与、居民融入、专业支撑的多元保护体系,已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区域联动
焕活古城肌理
城门与城墙,是古城的筋骨与眉眼,缝合古城内外、织补河街网络,让各片区在保有自身特质的同时,融入古城整体格局,成为串联起过去与当下的纽带。
![]()
阊门城楼音乐会
五龙汇阊门,青年聚姑苏。今年初,保护区、姑苏区启动的阊门片区保护更新项目,既是延续古城历史文脉的核心载体,也是以片区更新为媒,撬动古城整体保护、带动文旅融合与青年集聚的关键探索。目前,该项目正加快推进城楼内外的遗址公园、瓮城公园、水关公园等项目收尾。同时,有序推动西中市、北码头民国风情街等街巷综合提升,联动石路山塘、桃花坞片区,着力打造苏州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
![]()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
串珠成链,连片成景。距离阊门约1公里处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约占古城的八分之一,大量文保、控保和历史建筑汇集于此。近年来,该片区已相继开放唐寅故居遗址、唐寅祠、桃花坞美术馆等,并引入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体验店、评弹咖啡馆等业态,刷新了古城文旅空间。而位于古城核心的五卅路子城片区,展现非遗和江南人文的苏作馆苏州旗舰店引人驻足,风格迥异且新潮有趣的艺术画廊格外吸睛,氛围浓厚的休闲茶咖空间和音乐吧更是人气十足,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古城可观可感、可爱可期。
![]()
五卅路子城片区
焕活肌理,探循路径。保护区、姑苏区整县推进项目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为全国唯二试点地区之一,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聚焦“点、线、圈、面”空间格局,针对平江、虎丘、山塘、桃花坞、阊门等片区,集成推进片区改造提升,严格保护古城的街巷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让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共生共荣。
智慧姑苏
共建共享共用
古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人工智能+”与古城保护更新工作深度融合,千年姑苏的每一帧都将被细致记录,为古城文脉延续注入数字动能。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活化。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不断加快数字古城建设,深化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厘清了古城的骨骼、血脉和精髓,为数字时代建设“孪生古城”提供系统性资料。
![]()
对古街古巷、古建老宅进行普查
数绘古城,智就新韵。得益于“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打开“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一个完整的数字古城三维模型映入眼帘,每一座房子、每一条道路都被精准复刻。目前,该平台汇聚了古城438处文控保单位、204处古建筑模型、77项非遗影音等资源,支撑市、区17个部门应用,数据日均调用超2万次,有效支撑古建老宅健康监测、空间活化、文化传播等古城保护数据需求。
![]()
“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
今年10月底,保护区、姑苏区“数字技术活化千年古城”案例入选2025年度《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并受邀参加专题研讨会暨案例库推介会,向世界分享千年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应用的“姑苏经验”。
笃行结硕果,新颜入画来。站在新起点,古城将继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稳步向前,让千年姑苏的繁华底色愈发鲜亮,让更多人共享这份穿越时光的独特魅力。
古建老宅活化案例
畅园→万科有熊酒店
混堂巷北、仓街西→苏州瑞吉酒店(尼盛)项目
章太炎故居店→古吴轩书店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苏州昆剧传习所“南昆录”
岭南商贾会馆→嘉应美术馆
陆润庠故居→文化展览、数字艺术复合空间
吴宅西路→芊艺咖
德邻堂吴宅→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持续上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