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沈璐洁)在大儒巷社区,有一位特殊的居民,今年79岁的卢伯伯。他是视力一级重度残疾人,双目失明已近二十年,无儿无女的他,独自生活在老城区的一间老式民居里,日常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依靠触觉与记忆摸索,吃饭、洗衣、出行,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小事,对他而言都是需要反复适应的挑战。
![]()
“卢伯伯,我们来看您啦,最近身体怎么样?”11月4日上午,大儒巷社区的社工们像往常一样,带着满满的关怀与温暖,走进了卢伯伯的生活,社工们带着面条,熟门熟路地走进卢启泉老人的家。开门的瞬间,老人虽然看不见,但听到社工熟悉的声音,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他摸索着扶住门框,声音里满是欢喜:“是小钱、小沈吧?快进来,快进来,屋里刚收拾过,不乱。”
社工们一边应着,一边熟练地帮老人把东西放在厨房的餐桌上。“卢伯伯,这是给您买的龙须面,煮起来软和,您吃着方便。”社工小沈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拿起老人桌上的水杯,走进厨房帮他续满热水。另一位社工小钱则蹲下身,仔细检查了老人家里的煤气阀门是否拧紧,轻声叮嘱:“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您要是出门不方便,就给社区打电话,我们来帮您购买。”
卢伯伯老人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握着小钱的手,不住地念叨:“真是麻烦你们了,我这眼睛看不见,出门买东西不方便,你们每次来都想着我,我心里真是暖和。”对卢启泉老人的关怀,早已是大儒巷社区工作中的“常规项”。
对卢启泉老人的关怀,早已成为大儒巷社区工作中的 “常规项”。自社区网格员第一次走访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便将他纳入了重点关爱对象名单。此后,定期上门走访成为了社工们雷打不动的任务。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社工们的身影总会如期出现在老人的家中陪老人聊聊天,听他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关怀,却在老人的心中种下了温暖的种子,让他们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善意 。社工们给予老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情感上的支持与陪伴,让老人在孤独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怀,仿佛为他黑暗的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 。
临走时,卢伯伯坚持送到门口,他握着社工小钱的手反复说:“谢谢你们,谢谢社区,有你们在,我不孤单。”这一刻,细微的关怀化作最温暖的光,照亮了独居老人的生活,也彰显着社区服务的温度与初心。通过对卢伯伯这样的独居老人的关怀,社区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在无形中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