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手作能力。11月6日,东园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制螺钿手工体验活动。近10名小朋友走进东园社区,亲手制作螺钿饰品,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始,东园社区特别邀请非遗文化老师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螺钿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其在传统漆器、家具和饰品中的应用。王老师通过展示古今螺钿器物,引导小朋友们观察纹样设计的演变。姑苏区人社局志愿者们还在现场演示螺钿的核心工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螺钿文化知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对这项古老技艺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随后,手工制作环节正式开始。工作人员为每位小朋友发放了胸针或发簪的基础材料包,包括经过处理的贝壳花、胶水、镊子、装饰珠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色彩斑斓的贝壳花。有的小朋友创新设计,在蝶翅边缘用小饰品点缀细节,让作品更显灵动;有的巧妙利用贝母的天然光泽,为蝶翼铺就绚烂虹彩;还有的大胆结合现代元素,让传统纹样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在家长的耐心协助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贝壳花粘贴在底托上,再点缀上小珠子或亮片,一步步完成属于自己的螺钿饰品。巾帼志愿者周超颖在一旁协助时,重点帮小朋友们解决实操难题,现场互动格外温馨。“妈妈,这个贝壳我贴不牢,能不能帮帮我!”“王老师,这个贝壳是怎么弄上去的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现场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李欣桐的妈妈感慨道:“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今天不仅学会了一项传统技艺,还增进了亲子感情,真的特别有意义,希望社区多多开展此类活动。”胡美佳则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胸针是彩虹色的!我要戴着它去上学,让同学们都看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螺钿胸针和发簪陆续诞生。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创意与心血。活动尾声,孩子们都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本次活动以非遗为桥,不仅让古老的技艺在孩子们手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更搭建了辖区孩童之间沟通的桥梁。相信这次难忘的手工体验,不仅会成为孩子们童年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继续探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园社区党委书记邢苏明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东园社区将继续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助力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讯员 周超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