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姑苏区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草庵弄101岁的陈老伯不慎跌倒,无法动弹。在社工、网格员、邻居和医护人员的爱心接力下,老人转危为安。
当天上午,一声急促的求助打破了老街的宁静。定期上门为陈老伯打扫卫生的护工发现老人活动时不慎跌倒,无法动弹。她立即唤来楼下的邻居谢师傅,两人合力将陈老伯小心翼翼地搀扶回床上。然而,老人虚弱的精神状态让谢师傅心头一紧,他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了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立即赶往老人家中。他们俯身床前,细心询问状况,轮流照顾老人喝水、进食,时刻观察着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并同时联系上老人在上海的外甥,及时沟通情况。下午3时许,见陈老伯依旧身体虚弱,进食量少,在征得其外甥的同意后,社区当机立断:拨打120,送医!救护车呼啸而至,但一道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老人居住在二楼,楼道又陡又窄,如何安全转移?没有片刻迟疑,社工、网格员与医护人员组成了临时的“护送小队”。他们齐心协力,步步惊心却又稳稳当当,最终将老人安全送上了救护车。这一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次成功的应急处理,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张日复一日、默默运行的社区关爱网络在提供着坚实支撑。对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陈老伯而言,日常生活离不开外界的帮助。他所居住的二层小楼楼梯陡峭。然而,他的生活并未因此陷入孤寂与困顿。社区养老院每日准时送餐上门,保证了老人一日三餐的热乎与营养;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定期上门走访、查看,密切关注着老人的身体与生活状况;社区还主动作为,帮助老人申请了“长护险”、“居家乐”等服务机构,隔日便有专业护工上门打扫卫生,维系着居所的整洁舒适。
在这张细密的守护网中,邻里守望构成了最基础也最温暖的环节。楼下的谢师傅,早已将“时刻关注楼上动态”视为自己的一份责任,此次险情的及时发现,正是源于这份日积月累的默默关怀。社区也积极发动周边邻居,共同成为老人的“关爱线人”。
守护,不仅体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更在于对日常点滴的细致洞察与持续改善。去年盛夏时节,社工王家明在一次走访中敏锐地发现老人屋内的风扇已停止运转。他将这一细节默默记在心里,不久后,便亲自购买并安装了一台新风扇,为老人在炎炎夏日中送去了丝丝清凉。
而在去年的严冬,更有一幕“窗户里的温暖”令人感动。社工与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敏锐地察觉到屋内的寒意。经过仔细排查,发现问题源于那扇年久失修、漏风严重的老式木窗。他们迅速与平江房管所取得联系,积极沟通、协商,为陈老伯更换了一扇崭新的铝合金窗。
在这张由社工、网格员、邻里等共同编织的守护网中,陈老伯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情与关怀。每一个小小的善举,每一次贴心的照顾,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老人孤独的晚年,让这位百岁孤老真正享受到了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历史街区社区 张素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