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节是灯火里的中国,也是家家团圆的仪式感。作为总台春晚分会场的首个江南城市,无锡成为这个春节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无锡向东、钟灵毓秀,山水塑形、文脉铸魂,锡山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情迎接八方来客。锡山融媒体中心推出《春WAN锡山》系列,锡小妹邀您来锡山过大年,赴新春、启新程,在浓浓的年味里体验诗情画意和人间烟火。
作为今年的春晚分会场,无锡可是赢麻了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意境与浓浓年味
经过央视的镜头无限放大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来无锡看春晚
一定绕不开的地方就是
那令人看不厌的老街窄巷和水乡古镇
假期过半
如果你想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本真
不妨就来锡山聆听老街的心跳吧
XI SHAN
时光沉淀
走过老街旧巷
走过儿时的回忆
央视严选
严家桥老街
经过央妈严选的严家桥,随着《山水间的家》的热播,这个700余年的古村落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白墙黛瓦的老屋错落有致,蜿蜒曲折的河流缓缓流淌......老街的宁静与美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碰撞出的独特韵味。
严家桥既是江南水乡的一滴泪珠,也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抹浅笑。长长的木制风雨连廊见证了数百个苍然古意的春秋。朱氏商业楼开启一镇繁华,戏台、古井、老树是无数人乡愁的安放之处。
穿过老街,跨过古桥,来到历经风雨的粮仓前,它们高大而坚固,仿佛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诉说着唐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如今,粮仓内部已改建成历史陈列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与荣耀的时代,感受唐氏家族“爱国重教、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优良传统。
橙黄橘绿、人间烟火。小吃摊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那是人间最真实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踏过黄昏的余晖,风把往昔的故事传向远方。
吃货认证
东亭老街
要说锡山哪条老街最好吃?东亭老街必须拥有姓名!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这里便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各种老铺子、小摊前的叫卖和寒暄声,电线杆下的小猫,还有蹬着三轮车慢悠悠穿过街道的老大爷……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烟火气,也藏着最地道的市井美食。
阿桂馄饨是东亭老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近四十年来,菜单上只有两样美食:馄饨和烧麦。青葱一撮、干丝一缕,大骨熬制的清汤,一个个馄饨漂浮其中,让人胃口大开。
他家的烧卖也是一大特色,包的不是糯米而是鲜肉。咬破一点皮,滋滋冒油的肉汁立即滑入舌尖,浓香粘稠,肉香灌满鼻腔,柔韧的薄皮裹着新鲜结实的肉馅,越嚼越有滋味。
俗话说,无糕不成年。在阿桂馄饨旁边的青青糕团店在东亭一带也是小有名气。数十种团子馅料摆在门口,琳琅满目。推酥麦饼也是店里的招牌,每天都不够卖,葱油味的香、酥、甜,老少皆宜。
老街上好吃的太多,阿妹汤团、玖先生烤鸭、鸡子大饼、各种卤味……这些店大多都没有精致的装修,简简单单的门头、干净整洁的环境、传统的点单模式,却处处透着暖心和人情味,始终和初次相见一样。
文脉绵长
甘露老街
甘露老街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街,古名“月溪”,光听名字就极富美感。古时的月溪,水上舟楫纵横,两岸商铺林立。三百米烟雨长廊,沿河而筑,每逢初一十五,人流如织。但凡一早来甘露的人,都要吃面、喝茶、听说书,享受惬意的江南生活。然后沽些黄酒,拷点冰油而回。
由于历史悠久,老街上伫立着许多古建筑。寺弄口的“增善堂”是一座元代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房屋结构,是无锡地区难得的古建筑标本。而华氏堆栈的旧址则见证了民国时期工商业的辉煌。始建于宋代的悟真道院旧址经过修缮,重启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甘露书场。
“一河两街、三巷弄”,高耸的马头墙、绵延的廊棚、古朴的驳岸码头,甘露老街历经千年风雨,岁月早已抚平了所有的喧嚣,将那些过往的故事镌刻在老街上,每一块砖瓦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出片圣地
黄土塘老街
悠悠老街,西瓜清甜、烧饼脆香。“香、脆、酥、软”的黄土塘烧饼,穿越百年,是一代又一代锡山人心中的温暖记忆。刚出炉的烧饼外酥内软,咸中带甜,油而不腻,一口咬下去,仿佛回到了记忆深处那个年代。
据地方志记载,一百多年前,这条短短五百米的老街上就聚集着一百多家店铺,有铁铺、米店、肉店、理发店、银匠店、茶馆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折不扣的繁盛之地。
如今,百年过去,黄土塘老街已褪去了繁华。但幸运的是,在升级改造后,这条老街重展历史风韵。白墙黑瓦、石板路、旧海报、布招牌、纸灯笼……极具“民国风”的建筑与装饰,成了远近闻名的“出片胜地”。
温暖的阳光
撒在斑驳的的青石板路上
热气腾腾的小吃店
被岁月梳理过的杂货店和理发店
……
老街的时光
永远鲜活、永远烟火缭绕
春WAN锡山
趁着这个假期
来锡山的老街打卡吧